罗公塔,也称恬淡守一真人塔,坐落白云观塔院内。塔建于清雍正五年,为八角三层砖石结构,仿楼阁式,塔身雕刻十分精美。罗公为江西人,康熙年间来京,常住白云观,雍正五年(1727)年逝世,被雍正帝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此塔即为他的墓塔。民间传说罗真人创造了剃头理发的工具和按摩术,传入皇宫后得到雍正帝的赞赏,旧时理发行业尊奉罗真人为祖师爷。
罗公塔是道教塔中的精品,也是清代前期大型石刻艺术品,塔为砖石质地,通高约10米,底为一仰莲须弥座基台,上建八角形塔身。塔身上覆三重檐屋顶,星檐的椽子、飞头、瓦陇、脊兽、隔扇窗等。雕刻与木结构形制相同,还雕有道教象征八卦的图案,用藏传佛教寺庙常用的密叠斗拱作装饰,塔顶用小八角亭式,上冠以大圆珠,与一般佛塔的塔刹又不相同,非常珍贵。
白云观初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9),原名天长观,金明昌三年(1192),重修此观,改名为太极宫。元初道教全真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驻太极宫掌管全国道教,遂更名长春宫,为中国北方道教的中心。
丘处机逝世后,其弟子尹志平在长春宫东侧建立道院,取名白云观。元代末年,长春宫等建筑毁于兵燹,白云观独存。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重建前后二殿和一些附属建筑,正统年间又大规模重建和添建,使观之规制趋于完善。明正统八年(1443),正式赐额“白云观”。明末白云观毁于兵火。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原来基础上重新大规模重修与扩建,今白云观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殿阁规制即形成于此时。以后,在乾隆、光绪年间又有修缮和少量添建。
塔这种建筑形式本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进入我国的,它的最基本功能是教徒的坟墓。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信仰、修行方法及目的与佛教迥异。我从2015年开始“京城古塔”这个专题的拍摄,了解到、所拍到绝大部分都是佛塔,与道教有关的塔仅见两座,除这座罗公塔外,还有位于房山窦店的于庄塔;这两座塔都与道教全真派有关。这两座塔的存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佛教进入我国以后与道教的互相融合甚至是儒、释、道三教的融合。正因为少,所以在京城众多古塔中才显得尤为珍贵。
罗公塔在白云观的东北一隅,2012年拍摄《北京的宫观寺庙》时曾去白云观,但未见到此塔。
-
相机品牌:佳能(Canon)
相机型号:佳能 7D Mark II(单机)
光圈:f/8.0
曝光时间:1/25 ISO:100
焦距:32.0
拍摄时间:2017-05-29 09:00:16
镜头型号:Canon EF 24-105mm f/4L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