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茶禅本一味,浅酌品人生。
----不可说接龙
之前一直听人说“茶禅一味”,不甚了解。直到和上官约好要拍一组关于茶道的作品后才开始用心领悟“茶禅一味”的道理,被“苦、静、凡、放”的境界所折服,茶与禅在这方面是想通的,古人诚不欺我。但顶多也是从结论和少许人生阅历上去理解。直到有天和影友游心兄聊到“茶禅一味”的话题,才有了较为皮毛的了解。对于“苦、静、凡、放”四境界,也是最简单的“苦和凡”有所悟,所以本组片子的标题不敢过大,将其定位在“苦和放”。到此时才发现游心兄对于茶禅的领悟早就到达了一定的层次,想起以前应邀给他起“游心”这个网名的往事,不禁汗颜,忽然有鲁班门前弄大斧的感觉。以下摘录并编辑了部分对话与大家共参,对话有点长,有兴趣的影友可以看看:
游 心:无论什么时候 去看你的poco都是很有感觉的,能够从照片和音乐中看出空间,照片能够感觉到天地的广阔,还有清风 。
不可说:哈哈,谢谢老兄哦。这可能与我喜欢中国古典哲学有关,我还要继续努力将意境和思想与作品完美结合。
游 心:禅意和道思想都很相像,道与禅都是中国本土形成的,与一个人的心境和感悟有关,所以心境不一样,拍摄时看东西、后期的处理都不一样,都能够得到体现。
不可说:嗯嗯,是的。前两天要拍一组禅茶的片子,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前都说茶禅一味,只是随口说说,不明深意。后来自己多番查探,才明白果然古人诚不欺我啊。
游 心:我想禅与茶,在日本的时候茶是用来品的,所谓茶道也要将其心,而禅与茶的话也是有一个过程。品茶时先苦后静再凡最后为放。
不可说:到最后就是烧水煮茶,不过这已经是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了。但这个过程看别人说容易,自己去品就品不出了。我现在也品不出,也没有很好的体验过。
游 心:茶道的本质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和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
不可说:也许我不得其法,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游 心:了解事物的表面和知其事物的本质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基本上就是看你的照片比较多,因为能够看见很多东西。
游 心:就个人了解的“苦、静、凡、放”茶和禅是相同的。人有很多苦 ,茶味入口也苦,所以有人不喜欢喝茶而选择白开水或者饮料之类的。茶道需要静心,不仅仅是材料齐全就能够沏出好茶。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相机和镜头搭配,而不同的人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的原因。难道是设备有问题嘛?很显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心境不一样,看见的东西不一样 。那么向别人叙述的故事也不一样。而“凡”, 茶道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感悟人生哲理和禅的,通过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一样。而放即放下,很多人都说放下,其实最难。身心世界放下了 ,人自然轻松无比 ,看东西也就简单了。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正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演仁居士有诗云:“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做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兄弟做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本次拍摄是上午10点多开始的,但为了点光氛围,拍摄时完全屏蔽自然光和环境光,采用了2-3盏常亮灯。是我使用灯最多的一次拍摄,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点光源氛围效果。很遗憾金贝外拍灯的造型灯功能不够强悍,很多造型效果出不来,不过也为下次拍摄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本次拍摄还尝试了微动效果,放在帖子的最后权当动静结合的组片效果了。这次拍微动图片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拍出来的片子,由于高速快门的间隔和所需叠加数量的经验缺失,导致动图过渡不够顺畅。不过至少下次拍摄肯定不会再有如此失误出现。
出镜:上官踏郁 玥儿
出品:不可说 @我就是不可说 微信:ardento479460
同行:子凡 牧笛
感谢福善莲根禅茶艺术馆让我们摆灯、搬摆件任由折腾。
-
相机品牌:佳能(Canon)
相机型号:佳能 5D Mark III(单机)
光圈:f/1.4
曝光时间:1/100 ISO:400
焦距:50.0
拍摄时间:2016-03-05 09:45:55
镜头型号:Canon EF 50mm f/1.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