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分类是个很难处理的东西,我一直的主张是打消传统摄影分类,至少在教育领域是如此的,也至少要表现出这种趋向。
而且你对这几个概念的分析应该说不正确。它们实际上并没有很明显的分野,举个明显的例子,比如Nan Goldin,我们该如何对她用这种方式来分类呢?
个人的生活,抓拍或”私”的摄影,并不总是能体现日常和当下,也就是说,拍摄日常情景并不一定就”日常”了,拍摄风景也并不一定就不”日常”和”当下”了。我认为日常和当下这个提法换个说法就是”时代”的意思,对于Nan
Goldin来说,她的拍摄行为和思考超越了她的拍摄图片而具有了”时代”(日常、当下)的现实社会意义。
“观念摄影是表达拍摄者对某一事物观点和思想的摄影形式。”这是我自己下的定义。观念可以用最正统的或者最不叛逆的方式表现出来,但你首先得有观念,也就是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和立场。
打个比方,譬如我现在去拍摄一组中国摄影家协会老会员们的那些糖水风光片,即使一模一样,那我也附加了我的观念和批判,在重新表述的环境中也可以被称为观念摄影。又比如Jeff
koons做的粉红豹,那应该是西班牙的塑钢雕塑工艺,就是看起来很俗,但那里面也是足够的观念,表达了他自身的理解和思考,他只是用了这种形式。比如中国近几年起来的几个雕塑家,走的都是精细媚俗路线,如果置换了语境,加入了作者的思考,那么”俗”也能表现出很强烈的思考。
所以,观念是对摄影的一种要求。一个老摄影家,他去拍摄一朵微距的花,他的追求结果是某种层次的美的本能赏析,他去拍摄风光也是如此的。但是Karl
Blossfeldt拍的也是花,也是微距,但是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比较排斥用拍摄对象来分类。
严格来说,观念摄影包含了所有的分类,但出发点不同。
可以这样来分开表述,”观念摄影是使用人像摄影来表达观念;观念摄影是使用风光摄影来表达观念,等等等等”。也就是说,对象、方式只是摄影者在思考的工具,他必须借助这些将其思想外化,才能说他在进行观念摄影。
那么分析如下:
“日常”和”当下”(时代)是一种需要表述的观念,它可以用任何相机、任何形式、任何对象来表述。
纪实摄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拍摄方式,它表示拿起相机,尽量少的去干涉对象,这一对象可以是任何形式、任何对象。
观念摄影并不存在,它是一种追求或者说是一个想要表述的观念,这种观念使用摄影的语言表述,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恰当和适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