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所言,我是经由摄影机器之美而产生拍摄欲望的,与因喜欢音响机器而走上音响设备设计之路一样。因此对相机的外观十分看重。
看到LX2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精致,它几乎是缩小版的旁轴式相机。其次是功能,它几乎涵盖了大型单反相机的90%的功能,尽管有朋友在摄影杂志上写道关于其功能的复杂以及菜单的深度对摄影者造成不便。就我而言,这都是习惯问题,不能算是机器的缺点。因为习惯经由养成而成,同样这些“不便”可以经由再养成新的习惯得以去除。
LX2虽然不是大型相机,但仍有些东西是大型相机所没有。这也是我感到惊讶,但惊讶之余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关于这一点尤其值得使用大型相机以及即将使用大型相机的朋友们注意。
98%的卡片机是迎合低端摄影消费市场的,在这个领域里持有这些相机的人们通常对相机的光学原理、构图、光的使用等所知甚少。他们是随意的拍摄这,要使这些群体对相机的成像效果发生兴趣,各厂商确实投入了不少心思。首先,卡片机使用“小型”色彩空间已使照片色彩更加饱和。其次,使用非线性图像处理器修正画面以及各种场景识别技术对摄影者进行辅导性拍摄。它们通常使画面较大型相机更艳丽、更能能扣人心弦。因此使许多人作出卡片机的色彩已经超过大型相机的结论。这个论点的另外一个同一层次问题也发生在70年代中叶的音响市场当中。当时大型扬声器系统正被小型扬声器所逐步取代,具有正确声学特征的扬声器系统被人为扭曲的非正常声学特征的扬声器系统所侵蚀。这些都反映了低端消费市场永远站主导地位的论点具有稳定性,也再次证明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之类的两元辩证讨论是多么无聊的事情。
不过,卡片机的内处理系统由于各厂家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竟演变成独自的成像风格,其中没有好坏,只是您是否喜欢的它们中的哪一个问题而已。以下是我注意到的关于LX2令我感动和好奇的一面。
镜头盖
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对其他机器来讲可能是多余的,但LX2必须要有一个镜头盖,这是机器本身的结构造成的,现在成了LX2的标志。有人也建议改进,理由是不方便。
28mm广角镜头,
实际上这个28mm广角镜头装在LX2上实乃如虎添翼,LX2是16:9的宽银幕机器,一宽加一广,不是吗!16:9由于接近人类视角范围,因此初学者在构图时会感到相当自然,老手们更能拍出壮丽且具有魄力的照片。
我在拍摄第一张照片的时候,因惧怕僧人们反感,特意将他们放在“镜外”,但实际上他们出现在了我的相片当中,这就是28mm+16:9所擅长处理的效果。这也是我第一次刻意地使用这两项功能去拍摄照片。
当然,这里的16:9必须是“真值”,松下的LX2便属此类。
最小2.8光圈,
我时常带着小东西(LX2)去工厂,在昏暗的车间里为外商拍摄生产过程,时常需要大光圈。我尽量不使用闪光灯,因为我不喜欢被正面照射下被摄物的成像效果。每当黄昏临近,我的拍摄自信总是要晚一步于太阳下山。
防抖功能,
我只有在昏暗的光线下使用固定器具的时候下才关闭防抖系统,除此之外我都开着。我几乎已经忘了它的存在了。
成像质量色彩,
在我所看过的,所有通过卡片机成像的画面中,LX2的成像质量与色彩如果不考虑变形的情况下,可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引导线
就算是摄影老手,我想引导线也会被用到。它是培养正确构图意识的优良工具。
手动/全自动
和大型相机一样,有手动功能是我感到非常惊喜,也是我介绍给朋友的理由之一。这是有志尝试摄影艺术并希望达到一定深度的初学者所必要功能。而无论新老手皆有对景不知所措的时候,全自动功能会让你稍微缓解那种状态。
可调感光度
可调感光度+f2.8光圈是“黄昏之眼”的必要扶持手段。我喜欢在黄昏时分摄影,我已多次领教它的力道。
总结
LX2目前已离我而去,但它为我留下的照片却为我所珍藏。LX2!我们这一时代卡片机的巅峰之作。
(上传照片为非LX2作品)
-
相机品牌:索尼(Sony)
相机型号:索尼 a700
光圈:f/11.0
曝光时间:300/10 ISO:100
焦距:24.0
拍摄时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