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的文昌阁,在贵阳可是与甲秀楼齐名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万历24年,其建筑风格独特,飞檐斗拱,十分美观。冬日的阳光里,在这里小憩,还是很安逸的。
这里有一段介绍文昌阁的文字,供朋友们了解文昌阁所用。
贵阳的文昌阁位于城区东隅,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坐东向西,占地约1200平方米,阁高20余米,面阔11.47米,进深11.58米,是一座宝塔形建筑。两侧各建有五间配殿,前为联结配殿的斋房,配殿和斋房均为重檐歇山顶,阁、殿、房以廊相连,外砌有高5米造型独特的山花围墙,阁对面有月台、水池、倒座、花台,构成了布局对称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群,“重廊复道、颇壮观瞻”。阁底层为四方形四角,二、三层为九方九角。九角阁,已属罕见,而该阁的九角划分,更显独特。它是在东、南、北三面等边内,各方均划为二等份,惟西面(正面)的等边内,划成三等份,形成一个不等边而又有规律的九角形,足见设计者、建设者的匠心。阁底层四角各有一井口柱,四柱上升到二层,变作四根檐柱,而二层其余五根檐柱和九根井口柱不落到底层。同样,二层的九根井口柱上升到三层成为九根檐柱,也不落到二层。不落地的柱子都由挑枋承接,挑枋一头挑檐角,一头挑上层垂下来的柱头。顶部雷公柱空悬,由九根角梁拱撑,以第三层的金柱和檐柱为支点,承托宝顶。阁的柱子巧妙地采用了“杠杆”结构,实属世上一绝,令今人叹为观止。阁的整个用料为榫卯,没有使用一颗铁钉。
造型奇特别致、古朴幽雅的文昌阁,色调以青灰为主,门窗雕刻精细,额枋、底层天棚绘有彩画。正面二楼外檐下,悬挂楷书匾额“文昌阁”三字。正面柱子及楼内的三幅旧时楹联格外引人注目:一为清雍正五年任按察使、七年任巡抚的张广泗撰联:“盛世车书环斗极;遐方文物应奎垣”。一为清嘉庆时张大学撰联:“众山环绕供诗料;层阁高标入画图”。一为清人张先杰撰联:“浓翠万重当槛出;清光一片抱城来”。阁内所祀上为奎星,中为文昌,下层为武安王(关羽);还遗存石刻古碑九块,最早的是清康熙三十一年《重修文昌阁碑记》,最晚的是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贵阳东城文昌阁记》,碑刻主要记载着文昌阁的历史沿革及各次维修情况;并遗有匾额三块:一为道光壬寅年的“于帝其训”,一为光绪丙申年的“天下之母”,一为书写年代不能辨明的“永保子孙”。
稀世罕见的奇阁——贵阳文昌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正以其奇得颇具艺术和科研价值而备受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正以其典雅端庄、雄奇华丽而成为旅游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