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上班,并没有派到中国来,中国市场的决策常常是在东京作出的。所以,当日本公司的中国代表面对一些重大问题时,往往反应迟钝,总是需要“请示总部才能作出答复”。相反,欧美在华企业,其全部管理营运职能全部在中国,而且欧美企业来华投资,往往不是单独一家企业进入,而是一个系统的企业一起投资,这个系统中除了一个主体公司,还有财务顾问公司、法律顾问公司、管理咨询公司、公共关系公司等等,这样,企业就能实行有效的分工合作。
在研究开发本土化方面,日本公司迟迟未有动作。至目前,在中国设立研究中心的规模较大的30多家研发中心中,多为欧美跨国公司,其中美国占了差不多一半。欧美企业不但很早就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而且投入巨大,动辄就是几千万美元,这都令日本公司望尘莫及。如摩托罗拉、英特尔早在1995年起就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目前摩托罗拉在华已有18个研发中心,1999年成立的北京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投资高达2亿美元。微软1999年斥资8000万美元在中国设立研究院,近期,微软又宣布今后几年内再投入4000万美元将其位于上海的微软亚洲技术中心的规模增加1倍。而赫赫有名的日本松下公司直到2001年2月,才决定试探性地投资600万美元建立研究开发公司。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前半期,松下BP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以上,其原因是由于面向中国市场的BP机比欧美厂家率先开发。但由于研发本土化不够,在诸如汉显等品种和功能方面远远落后于摩托罗拉,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在人力资源本土化方面,日本企业文化对外来人一向是采取不相融的态度,在日本企业,重要职位很少由中国人担任。这很不利于增强日本企业的凝聚力,中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而且日本企业多实行是年功序列工资制管理模式,考核提拔员工除了业绩外,身世、资历、年龄、工龄、学历都是晋升的重要凭证,这就使得不少中国员工感到在日本企业与在传统的中国企业差不多,仍然需要苦熬年头、论资排辈等待晋升机会,普遍缺乏成就感,感到难以出头。一项调查显示,在外资企业中,日资企业的中国员工跳槽意向最高。
服务差强人意
日本一些著名企业的产品在中国至今还没有总代理,这在欧美企业是无法想象的。富士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通过在中国各地加盟彩扩的策略,占据了大部分胶卷销售和冲印渠道,风光一时无两,成为中国胶片市场的盟主。而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