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象征。
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到过平遥的人说:“走进平遥,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
这次我们是利用元旦三天的假期按照路途的远近策划去山西的,为了节省时间能够更多的留览古城我们与12月31日下午2:00一行四人自驾一辆切诺机2500出发去山西,出北京走京石高速,杜家坎收费站—京石高速—石青高速(河北段)—石太高速—太原,进入石太高速天色已黑,天空中开始起雾,路上车也很多,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小心驾驶,心里盘算着今天恐怕要住在太原了,好不容易接近了太原市区,眼看着就要八点了,但想想进了太原市还要重新找宾馆明早还要早去干路,征得了同车人的意见干脆今晚开到平遥,从地图上看也不过还有100多公里了,于是我们便绕过太原市上了大运高速,可谁知刚过太原雾越下越大,能见度很低,没办法车速只能降到50公里,大运高速上车辆比刚才的石太高速少了好多,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条路上加油站很少,而且有几个出口也很不醒目,我们就是到了平遥出口没注意一下开了过去,当发现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过了一公里左右,想起刚才路过了一个很小很窄的出口岔路没办法只能掉头顺着路外侧的护拦闪着大灯逆行开了回来,这可是我头一次在高速上掉头逆行,心里不免一阵紧张,好在车少我们顺利的找到了平遥出口,下了高速还要走一段国道,我们边走边问,这么大的雾天我还是头一次行车,终于在晚上11点
我们看到了平遥那黝黑厚实的城墙,幸好我们事先电话联系的客栈,西裕成客栈就临街坐落在古城中心的明清古街上(图6),这是一座明清式的院落,院子不大,但很古朴,基本保持了原貌(图4),房间里是土炕,很暖和,仿古的家具、悬挂的红灯笼、墙上的字画犹如走进了几百年前的庄户大院,这里卫生条件很好,有独立的卫生间,而且24小时热水可以洗澡,由于现在是淡季所以我们把房价侃到了100一间,而且每间土炕上睡四个人不成问题。平遥我不是第一次来了,但以前来都是旅游旺季,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这次我们就是要找这个冬天人少的时候来好好品位一下这座历史古城,一大早我们就背着器材走出了客栈,天公不做美昨晚的大雾并没有完全散去,没办法看样子风光是拍不成了,只能是沿着明清古街去探究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了(见图片),后面还有此行的王家大院、黄河壶口等敬请关注。
友好提示:
1、 全程约580公里,路费180元。
2、 京石高速、石太高速道路比较窄,而且大车比较多,要注意车速。
3、 北京到山西的道路上有些路段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经常会起大雾。
4、 平遥门票只有一种套票120元,里面各景点不单卖票,但如果不进那些博物馆和城墙便可以不买票进入古城。
5、 京石高速——石太高速——大运高速彼此相连,都可以不下高速而直接连接,但注意加油站的距离,以免路上没油。
-
相机品牌:佳能(Canon)
相机型号:Canon EOS 20D
光圈:f/11.0
曝光时间:1/125 ISO:200
焦距:25.0
拍摄时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