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在海河岸边有不少历史遗迹特别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的遗迹,漫步在赤峰桥至保定桥之间的赤峰道到大连道海河西岸就有百年以上历史的紫竹林港区大连码头旧址和建关153年的天津海关旧址。
天津是一个因港而兴的城市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埠。此后,英、法、美3国开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一带沿河筑港,紫竹林港区开始繁荣。由于外国航运业的侵入,传统的漕船运输逐渐被大型轮船取代;河运为主逐渐被海运取代;单一的漕粮为主货类逐渐被多样的外贸件杂货(洋货)取代;主权港沦为殖民性港口。此时,由于直沽港河窄淤浅,大型轮船不能上溯,兴盛了700多年的直沽港区逐渐开始衰落,港区中心开始东移至紫竹林一带。随着紫竹林港区和对外贸易航运的发展,带动了天津各业的兴旺,拉动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区转移,最终促成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基本框架,即以租界中心地带解放路两侧为主的商务办公区;以五大道为主的豪华住宅区;以小白楼和劝业场为主的商业区。
天津海关历史悠久,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克了天津大沽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并于1861年3月23日(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在天津东浮桥附近设立“津海关”;1869年,津海关由东浮桥迁至英、法租界交界处的紫竹林海关楼办公,也就是现在海关总署驻天津特派办和中国海关学会天津分会联合办公地点(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2号)。这座建筑历经3次大规模扩建,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时此楼局部被损,天津海关曾先后进行了抢救性加固,其原貌犹存,现已列入天津文物建筑予以保护。
天津海关创办了中国近代邮政制度,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海关大龙邮票”。 为了简化邮务管理手续和张目管理,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于1878年6月15日致函江海关(今上海海关)造册处(旧中国海关印书局),请求设计和制作邮票。同年7月24日首批5分银共500全张12500枚邮票由上海运抵天津;7月22日和9月4日,首批3分银500全张12500枚和1分银500全张12500枚邮票先后也由上海发至天津,由津海关分发各口海关书信馆使用。从此,中国第一套以体现清王朝皇权“五爪龙”图案的《海关大龙邮票》问世。据查考史料,在津海关1878年5月1日发布的《五一邮政公告》中规定:每封重量4钱以内的信件,天津、北京之间使用3分银邮票;天津、北京至牛庄、烟台、上海之间用5分银邮票;印刷品、新闻纸等不分地区,统一用1分银邮票。这套珍贵邮票现收藏在天津海关关史陈列室。
新中国诞生后,1950年2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津海关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关”。从此,天津海关获得了新生。
旧中国海关“海务标志”和“邮政标志”,是洋人管理旧中国海关近90年(1858年至1949年)的历史物证,其蕴涵着中国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我们站在历史的客观角度不能否认洋人管理的旧海关在建造灯塔标志和创办近代邮政上,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西方列强在19至20世纪中对中国的强权控制与侵略。
下图为天津海关旧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