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优秀摄影作品的产生,是因为图片本身还是被评论出来的?
这个伪命题我问过无数摄影人,但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答案。有些像鸡和蛋衍生出的千古难题:图片是鸡评论是蛋?逻辑上说不通;评论是鸡图片是蛋?时序上又不对;图片评论都是鸡或者都是蛋?似乎更加荒唐。那么当图片砰的落地,怎么知道是苹果还是猴屎?说喜欢的就是好图片?有些“赖痢头儿子自个爱”,从光学、色彩学、美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或其他学说条分细缕,又似乎繁琐和牵强,那么好图片到底是怎么来的?
一个睿智透达的评论肯定会提升一幅图片;但是一幅图片一旦成为经典,就很难说是评论成就了图片,还是因图片成为经典而成就了评论。 我想起了两件事。
那一年,乾隆再下江南。一日,葛履布衣独自溜出去乡下游历。几个时辰后,饥渴难耐,见有一间门铺趴在路边,有草灰在门板上刷着几个大字:喝酒请进。于是径直而入。小店叽叽歪歪,破烂不堪。店家不懂厨艺,落水下面后,就蹲在一边扣脚趾头。
面捞上后,洒几粒粗盐,落几棵葱花,见灶上有一盆客人吃剩的鸡骨,顺手剔出几根肉丝置于面上。乾隆一尝,居然大为赞赏,说,真是天下第一美味。临走,乾隆在一张擦手纸上写下:香一碗。落款,天下一人。当时有客还讪笑,香一碗,香个屁。
但店主还是把“香一碗”裱糊后悬挂于店堂,但小店并没有因此客满兴隆。后有一位曾在京城做官的乡绅讨水喝时,见此字,大惊失色:此乃圣上御笔亲书。
从此“香一碗”名震方圆百里,成为县域第一酒家。
在往近说,我一位朋友去西藏采风,他基本属于盲拍,也就是有景不问出处,揿下快门就是硬道理。一晚坐在帐棚里看当地人载歌载舞,于是疯了似的猛按快门,甚至不知道拍到的是姑娘裙裾还是牦牛尾巴,回来后百里挑一,投稿国内某知名摄影月刊,居然获了“月赛”三等奖。该刊还煞有介事的点评:这张照片闪光灯后帘闪光功能运用得较好,赋予画面一种动感和欢快的气氛。就是到现在,这位仁兄也没明白啥是后帘闪光。
相机品牌:佳能(Canon)
相机型号:佳能 60D(单机)
光圈:f/6.3
曝光时间:1/25 ISO:100
焦距:44.0
拍摄时间:无
镜头品牌:佳能(Canon) 镜头型号:佳能 EF-S 17-85mm f/4-5.6 IS U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