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大家平心静气地探讨,呵呵。
易用性的修正不困难吗。。。?怎么得到摄像机的握持或肩扛式效果从而保证画面的稳定性?照相机会发展成那样吗?拍摄运动镜头时如何顺畅变焦、如何准确快速地手动聚焦(自动聚焦是跟不上的,日常用的专业机器都是全手动聚焦的)?
另外,正如您所说到的,连续工作能力目前还是照相机的软肋,连续拍视频更是很难适应,因为软硬件都不是为这个而设计的。
单反能换镜头、能虚化,摄像机不能?摄像机焦段够宽广一些、不需要频繁更换镜头是真的,并不是不能换,只是很少换。从某种角度来看,照相机拍视频时要频繁更换镜头是一个缺点,不是优点,因为拍视频更需要连续工作,工作环境也复杂多变,尘土飞扬的场合也不少。难道摄像机不能用85、135、200的焦段?既然能用,为什么就达不到照相机的虚化效果呢?电视剧里都没有高质量的虚化镜头?
另外,既然比,好象不应该拿几万块的机身+镜头+配件去和几千块的便宜DV比了吧,呵呵。同样价位的“DV”已经达到准专业甚至专业级别了(原来的分类方法叫业务级)。
既然说到这里了,顺便提一下,本来俺主张只探讨功能好不好,不谈价钱的,但前面有的老师提到的“专业”摄像机的价位那么低俺是不认同的。应该说1W以下的基本都是家庭级别的,主要用户是家庭和个人。3W-7W应该属于准业务级的,介于家庭级和业务级之间,大多被一些准专业机构使用和低行政级别的电视台作补充用。而业务级大约在10W上下,在一些电视台和专业、准专业机构使用。最高级别的广播级应该在15-20W上下乃至更高,主要是中央和省级电视台以及部分专业部门采用,条件好的市级台也有。再具有专门的“专业”功能比如配备特别长焦距的镜头拍动物世界那样的片子的机器,就属于具体情况具体那啥了,呵呵,俺没听说过那样的机器多少钱。以上这些价位和用途不是特别准确,算个大概吧,算是个粗略的了解。
所以说,认为相机的视频功能(包括技术指标和操控使用)达到甚至超过了“专业”水平了,真的很难令人信服。如果只是说在某一点上某一方面超过了DV甚至更好的摄像机,俺很认同。但总起来说,“照相”机目前还很难作为“专业”的“摄像”机。
去年底去拍一个晚会,回来之后D90出片与摄像机相比,在亮度、解像度、色彩表现等方面全面明显落后。而俺用D90拍的视频还没有照片好。当然这只是一个个例,可能是俺拍摄水平不行导致的,没有说服力。另外,D90比5D2还差不少。但是D90的价格也能买个不错的DV了。而现在3W以上的“DV”功能性能都已经很不错了,除了还不是1080P(而达到这一点并不难,照相机能摄像机不能吗)。
还是那句话,有比没有强,玩玩就是。如果拿一个5D2去给企业拍广告,只要是稍微大点的客户,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受,不知道这个客户能不能继续保得住(说得过头的话请多多原谅,绝无恶意,呵呵)。要知道,企业老板认识5D2的,那可是太多了。对于他们来说,省顿饭钱,一个5D2就出来了。。。。。。
到现在,俺的想法全部说完了,只是众多看法中的一种,仅仅供大家参考,绝没有争个高低的想法。说得不对的,请大家使劲批评,俺虚心接受,但不再回帖了,如有不敬之处,先赔个礼,呵呵,大家原谅!
易用性的修正并不困难,设计上略作修改则可。单反的可更换镜头以及镜群是一个绝对的优势。所以职业用的DV也出不了5D2的浅景深效果。单反最弱的一环有可能是CMOS的损耗。从设计的角度计算,照相是10万到30万张。每秒24张的话........更换CMOS大概是1/3机价吧。还是别拍那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