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
成为我国第42项世界遗产
据新华社圣彼得堡6月29日专电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29日讨论并通过了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当天的会议上,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项目介绍、展示和讨论后,经过投票大会一致通过了元上都遗址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各国代表纷纷走到中国会议席位前向中国代表表示祝贺。至此,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达到30项,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2项。
率团参加申遗的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说,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方面是由于该遗址本身所具有的世界范围普遍价值、良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政府、民众为保护这处重要遗址付出了巨大努力。
元上都遗址位于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公元1256年忽必烈汗在此建开平府,1263年升格为上都,曾作为元朝第一个都城和夏都。元上都遗址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单体世界文化遗产,涵盖了遗址本体及其周边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
中国另一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澄江化石群根据会议进程将于30日或7月1日进行审议。
【新闻链接】
元上都遗址:曾被描绘为“世外桃源”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美丽的金莲川草原上,屹立着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遗址——— 元上都。
自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以来,一直没有固定的都城。1256年,在忽必烈的授意下,大元帝国设计师刘秉忠开始在内蒙古与河北交界处建城。1259年,城郭建讫,名为开平。
1260年3月,忽必烈在开平登上蒙古大汗之位。1263年,忽必烈下诏将开平升为上都;1264年在燕京(今北京)又建立元中都,也就是后来的大都,从而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
元上都是蒙古游牧民族创建的世界性大帝国蒙元王朝的第一个都城,也是蒙元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对外交往中心。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东西方的交流从未像蒙元时期那样广泛、密切。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元代创制的火铳(最早的火炮)等,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欧洲;而西亚、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宗教、艺术、医药学,也在同一时期传到了中国。
如今,在元上都遗址内,可以看到一些伊斯兰教徒的墓顶石,这说明在这里曾生活过伊斯兰教徒。城内还建有藏传佛教、道教、景教寺院,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元朝包容并蓄的精神。
127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上都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专节记述上都豪华的宫殿和御花园。而英国大诗人柯勒律
治在著名诗作《忽必烈汗》中还把元上都描绘为“世外桃源”。
元上都遗址的宫殿、皇城、宫城、外城、防御设施和关厢遗址如今仍保存完好,体现了当时的规模、格局和草原都城特色。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说,元上都遗址充分展现了亚洲大陆上分属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两大民族———蒙古族和汉族在都城设计上交互融合的所有特征。它见证了欧亚大陆在蒙古帝国时期的重大文明转折,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多元文
化兼容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