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河的发源地甘肃渭源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木质结构的廊桥——霸陵桥,它像一轮美丽的彩虹横跨于渭河上,成为渭水第一桥,成为古代桥梁的活标本,成为一种文化遗存,成为渭河源头的一张名片。 明洪武年间、清同治重建。民国 8年由当地名匠——清源镇柯寨村何氏兄弟俩仿兰州卧桥式样设计修建。1932年由于桥身倾斜,何氏兄弟二次维修.197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于1984年、1986年两次维修,基本保持原貌。 灞陵桥是一座纯木质结构伸臂拱形廊桥,南北坐落,全长约40米,高约15米,宽约5米,桥底部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纵列11组,桥上廊坊每间3米宽,共13间52吊柱,由14排吊柱提挂,每排4柱,桥面由中道与双侧挂栏共3部分组成,中道宽3.2米,挂栏各宽0.66米,成踏步壮通道,桥面总宽4.52米。桥从两岸桥墩底部逐次梯级飞拱,桥身高耸,桥两端各有桥台,与桥身连成一体,既为通道,也是厅间,四角斗起脊耸兽飞,琉璃瓦顶,彩绘绚丽,典雅秀美,朴实文静,远眺似巨龙凌空,桥下渭水东流,布局别致精巧,结构明净壮观,实为桥中珍品。因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灞陵桥闻名国内外。 灞陵桥吸引了历代无数名人、学者、诗人。数百年来,左宗棠、蒋介石、于右任、孙科、杨虎城、林森、何应钦、汪精卫、徐显时、裴建准、李子奇、顾金池等政客名流均题字题词、题联赋诗。止今有左宗棠题“南谷源长”、蒋介石题“绾毂秦陇”、于右任题“大道之行”和启功题“灞陵桥”四匾悬挂,孙科题“渭水长划”一碑嵌于桥外,许多匾额、石刻、书画、诗文等均在动荡中散失毁坏,真迹已无法得以鉴赏。
相机品牌:佳能(Canon)
相机型号:佳能 1Ds Mark III
光圈:f/11.0
曝光时间:1/320 ISO:640
焦距:32.0
拍摄时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