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隐于焦都之边
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三晋大地真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遍布的古迹名山,更使它熠熠生辉。太行山,吕梁山一东一西贯穿晋属的南北区域,汾河夹在中间的平原上伴随着山系流淌,西边的黄河天然的南北划分了晋陕的辖区,东部的太行山自然的区分了晋冀的领地,三晋北探大漠内蒙古,南视浩瀚大中原,是一块华夏闻名盛产乌金的地方。出省会太原向西南不远,在介休市与灵石县交界处,闻名遐迩的绵山就坐落在那里。
远视绵山,烟云茫苍,山下一栋恢宏与古色古香的牌楼,巍峨大气,上面镌刻着薄一波题写的“绵山”二个描金大字,这里是攀登绵山的起点。一条如带的公路,大约五六公里的样子,就匍匐在山表。弯弯曲曲,左旋右上,层层叠叠,临沟伴壑。到了觉得离云近了的时候,到了豁然开朗眼界放宽的时候,到了脚下村庄形成鸟瞰的时候,到了觉得山风飒飒的时候,就到了绵山的大门口。仰视那镶嵌在半山的金碧辉煌建筑,惊诧那贴在山表小巧玲珑的雕梁画栋,看着那从山间缝隙泻下的流泉飞瀑,给人的印象是,此地真乃神仙府第。
进得山门,俨然已到了绵山的大半个山腰,只见一条人工开凿的窄曲山路,在景区内从东向西的前伸蜿蜒。山路忽而挂在山腰,忽而钻进山洞,忽而贴近崖壁,仰视只见峰巅白云飘,离天三尺三,俯瞰只见涧底林似草,感觉晕上晕。紧贴山体,看着山在转,就像大山迎面压来,顿觉险象环生。走着走着,山体凹了进去,一座道观呈现在眼前,行着行着,山峰收腹渐宽,一座佛堂展现出来。它们依山而建,贴山势走高,层叠螺旋而上,没有宽阔的场地,只有陡峭的台阶。就是一小块平台,又从左右分出陡立的台阶向上,然后折回到头顶,台阶,就像支撑千斤顶折起放松的零部件儿,始终朝着向上的方向。座座神秘而辉煌的道观佛堂,就这样耸立着,不可思议的耸立着。
天公造物让山体凹进去一大块,在凹进的地方又天然形成了一个硕大的山洞,道观紧贴山洞,山洞内布派着神秘的建筑,建筑内供奉着先哲智者。在洞顶的上方,垂悬的风铃在动在响,天晓得那铃铛是怎样挂上去的。听讲解,这是祈福的挂铃,挂铃的人需腰系绳索,凌空操作,看着那高不可攀的山顶,对挂铃人的钦佩油然而生,真乃仙家弟子,凡人不可为也。洞顶渗着水,滴滴溅落,风铃响叮当,声声悦耳,梵音随处起,飘渺梦幻。说不尽道家神仙中华本土教,道不清佛家西来释迦普众生,他们在绵山落脚,在绵山修行,真应了那句:天下名山僧占多,洞天福地道家场。
但凡名胜古迹,都是有来历的,绵山也是同样。最有名的当属晋时名臣介子推割股救主的故事了。相传春秋的时候,落魄晋公重耳逃难在外,一日饥饿难忍,随臣介子推忍痛割自己身上的肉煮汤奉主。待日后重耳做了国君封赏诸臣的时候,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向主邀功,背起老娘进了绵山修行。待重耳想起的时候懊悔不已,几番相请不出,最后想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可怜介子推不肯出山,与老娘一起死在了一株柳树下。介子推去世前写下了“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绝句。晋公重耳大恸,下令全国在祭奠,于是便有了清明节的来历。现在,介公墓坐落在苍松翠柏之中,“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的寒食清明节由此发源流长。介公祠坐落在一个天然的山洞里,介公,介母,解张三尊高十二米雕像巍立其间,殿中的石柱上雕着介公出生,辅佐重耳,隐居绵山,焚身羽化的故事。郁郁介公岭,葱葱峻绵山,悠悠历史情,在绵山弥漫。
这里曾有过朱元璋认定是福地的地方,这里有中国道家最大的建筑群---大罗宫,被人比作小布达拉,这里有唐太宗御妹出家修行的遗迹……看着那巧夺天工的建筑,品着那历史留下的痕迹,行在那挂在半空的天路,走到西边山的开阔处,诗情画意的----水涛沟,就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水涛沟全长四华里。山清水秀,林荫覆盖,植被茂密,鸟语花香。山水相依伴,碧水潺潺流,瀑布层叠起,摩崖刻字雄。人工的修饰与天然的景致相得益彰,小桥流水,回廊堤转,曲径通幽。山上架飞檐小亭,水边有玲珑小榭,树上建栖人鸟巢,端的真奇妙。真不知哗哗之水何处来,真奇怪裸石缝中长巨树,真纳闷流泉飞瀑山自生。走到水涛沟的尽头,一个令人惊异的场景出现了,一条飞瀑从几十米高的山上飘飘而下,一条白链在眼前惊现,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耳鼓。
那瀑布,急切的倾下,水花四溅,继而砸到山腰的巨石上,更激情的飞腾,带着不可一世蔑视,轰然再下。看得见的是白茫,飘到脸上的是水雾,听到耳中的是吼声,坠到潭里的是滔天。一幅天籁巨作让人赞不绝口,惊观哑言。顺流而下的水流,则慢慢收起狂傲,顺山走势,或静或缓,大小瀑布不断生成,让人们在释放的心态中欣赏,观摩,品咂。
一座奇妙的山,一条奇妙的水,这山水,被人文与历史和谐巧妙的贯穿起来,坐落流淌在晋中的大地上。别了,绵山,问候你,绵山,想念你,绵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