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玩过胶片,20年前更换数码的,99.99%不会回去拍胶片了
现在的胶片主力军99.99%是00后们,他们生出来就是数码时代,童年从未见过胶片,现在要么没钱的买几百元的20年前的老CCD,要么有钱的拍胶片买炒到2万块的康泰时T-3,拿着巨大的富士6X9带皮枪的,宾得6X7老坦克,无一不是年轻人,老年人有钱没钱都背不动了
如果从分辨率来说,十年前的D800已经超越135胶片,更别说现在6000万的135巅峰
拿色彩味道来说,除了肉眼直接灯箱下看反转片,最后输出打印都是一样的,数码都能调出来,黑白颗粒都能模仿
拿画幅来说,最小的645都比数码的4433大,座机画幅估计很难成为数码后背,毕竟相机都快被手机取代了,玩技术型相机的人就更少了,有也是玩胶片
最后,拿成本来说,胶片到数码,就像汽油车和电车,更何况胶卷(油车)还在涨价,数码相机充电比电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拍摄张数(相当于续航)还不及电车,数码读取储存都没问题(相当于电车几乎不会自燃)
如果类比的胶片数码这四种种情况与油车电车一样,我不相信还有人不买电车去买油车,而现在油车的优势还在①车价便宜,②续航远超电车,③加油只比充电贵十倍(胶片到数码可以说是万倍差价),④电车烧起来的新闻屡见不鲜(四轮两轮都有),随着地铁高铁共享车网约车的发展,自己买车自己开车的人还在减少中,我自己的车基本上只有周末一家人出游才使用,周一到周五上下班全是电驴,下大雨就地铁加近了再打车,小雨就雨衣加电驴,原则就是一个人就不动四轮车
其实,右腿兄的表述和比喻有一些不恰当和漏洞;
一、拍更大画幅更传统更复古的片子并不是胶片的优势,数码相机也是可以的,而更加小众,更加高成本才是胶片的痛处。
二、“马车作为3000年来的唯一交通工具”的表述并不准确。错就错在“唯一”的个词。
三、有些貌似“稀缺”(比如胶片相机)的东西,也并非有钱的土豪才玩得起。
中国摄影报几年前对早就过气的胶片相机有“复苏”苗头时,有一段恳切的表述;
对胶片相机说:
一、当机器的功能不济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被迫激发出来。当机器变得无所不能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大大降低。
二、对拍摄态度的认真与随意、真实与虚假跟使用什么相机没有关系,倒是与使用人的素质有莫大的关系。
三、摄影圈盛行的“玩儿”这个词非常玄妙;得看是谁说啦。大师说的玩,多半是对拍到的好片子的谦逊表达;而对总是拍一堆废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尴尬的推诿和掩饰。
四、揭示了一个无奈、残酷的事实;“胶片再好,怎奈数码更好,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也不愿意回去”,别像晚清的遗老遗少那样对脑后那条辫子念念不忘。
五、很多人的装备已经是“坚船利炮”了,多数原先用手动的操作,已交由相机准确而忠实地执行,为的是是让作者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创作,有些场景需要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地高速高效的连拍,也不必刻意吝啬存储卡,正确使用就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