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
山西漫游 寻觅五千年历史和古迹 “小紫禁城” 窦庄古村溯源揽胜(15年陈片)
山西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各种民俗、手工技艺历经沧桑,传承至今。中国有许多传统古村落,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域文化等的影响,各古村落的特点不同。堡寨村落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特色的村落类型。
窦庄古村拥有典型的晋东南文化特点,山西地区的古村落建筑群历史悠久,其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独树一帜。传统堡寨村落中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社会,村落的生产与生活以血缘或宗族制度为基础。这种村落与宗族制度的关系随着时间不断更替和衍变。
窦庄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境内,距沁水县城约50公里,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一处典型的防御性古堡式建筑群,窦庄村规划设计合理,村落平面图大致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各长500米,占地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建筑种类齐全,公共设施完善,既是乡村城堡建筑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当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俗民风的重要例证。
窦庄村最初是窦氏家族聚居的村落,现在有关窦庄村的历史大部分都是参照《窦氏家谱》、《沁水县志》以及部分碑文进行考证的。窦庄古村的历史文化景观具有潜藏的经济价值《窦氏家谱》较为详细地记载了窦氏的渊源:“吾氏家乘,自汉讳广国至宋讳璘,始祖而上,原祖贯本扶风平陵韩所,谱者,皆扶风平陵人也。自不为无考,然而远矣。即所载汉(沂)国公,因宦不返流,寓河东泽州端氏县窦庄村。讳贞固者,今亦无考,唯村西及卧牛山下碑碣翁仲等岿然而存者,为三大将军墓,则吾氏奉讳勋祖为始祖,固于礼为甚洽也。
”相传,窦贞固于北宋天圣六年(1028)定居端氏(今沁水县端氏镇),其孙窦勋于庆历六年(1046)去世,年仅32岁,家人遂于“沁湍之上,榼嵩之旁”将其“卜兆斯告,万世安葬”。同时,将卧牛山下的瓮水滩(今窦庄村尚书府上宅)划拨给西曲里(今曲堤村)张氏,作为其先茔守墓世居之处,形成了窦庄的雏形。
窦勋之子窦璘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在窦庄先茔东南河川开阔地修建了窦府。据村内清代《窦将军墓碑》记载,端氏窦璘之女被宋哲宗纳为妃子,窦氏家族因此兴盛,在朝为官者几十人,逐渐成为当地显贵。窦璘死后,宋哲宗亲赐墓地于沁水卧牛山下,窦家为守墓而筑庐,世代居住下来,形成了如今的窦庄。
窦庄村曾有两大家族,分别是窦氏家族和张氏家族。这两大家族曾在窦庄村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打造出独特的窦庄村景观。直到今天,窦氏后人仍然居住在窦庄村,保护和传承着祖先留下的家训和精神。尚书府总面积为3800平方米,是村内较大的一组建筑群,窦庄之窦氏源远流长,为名门之后。从窦勋开始,窦庄窦氏在宋代一直是大族,都是父子兄弟同朝为官。《宋故赠左屯卫大将军窦府君碑铭》记载了窦氏四代人的官位:窦勋为赠右领卫大将军(因其子窦璘功而获赠),其子窦璘为左屯卫大将军,窦璘之子窦质任三班奉职,窦璘之孙窦天祜任三班奉职,窦天祐任右班殿直,窦璘之堂侄窦晞古任左藏库副使。由于窦庄窦氏的繁荣是因窦璘之功,故而窦氏族人的官职都是武官,且职务不高。《宋史·职官志九》记载,三班奉职在所有武官职务中排倒数第二位,右班殿直则排在倒数第三位。窦晞古的左藏库副使是管理国库的官员。或许因为家族荣誉多依赖祖先之功,窦氏在窦庄渐渐衰落。
窦氏后人中也出现了如清代英烈将军窦明运(其墓在沁水县李家坪)、进士窦渥之、武举人窦荣仁等名人,但是与后起的张氏相比则大有逊色。真正使窦庄扬名天下的是窦庄的张氏家族。宋朝时,张家只是当地的普通百姓,是窦家的守墓人。斗转星移,世代更迭。明万历二十年(1592),张五典中进士入仕后,书香传家,一时人才辈出,十代不衰,其家族势力超过窦氏。自张五典祖父张谦光算起,辉煌不下7代,且有4代人的官位一直很高,官至兵部尚书,《明史》中还有《张铨传》,并附记其父张五典和其子张道濬的事迹。一直到民国时期,窦庄村的政务还是由张氏控制。
现存的窦庄古城便是由曾官居大理寺正卿、兵部尚书的张五典告老还乡后开始营建的,至明崇祯二年(1629)完成。当时的窦庄分内外两城,九门九关,固若金汤,有“天下庄,数窦庄,窦庄是个小北京”的民谣。《明史》中记载:“五典度海内将乱,筑所居窦庄为堡,甚坚。”
窦庄古村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窦庄村的文化具有典型的晋东南的文化特点,其建筑遗址的风格多是中西合璧、佛道并存,包容并蓄,具有文化多样性。窦庄村的文化特点与窦庄先人的思想、行为、精神和品德密不可分。明末时期,匪患肆意破坏和杀戮,但在霍夫人的带领下,村民奋勇抗敌,没有让敌人踏入城内。窦氏家族和张氏家族的宅院中记录了先人考中进士与举人的事迹,记录了文豪和武将的事迹,其中有很多激励和鼓舞后辈的匾额、碑记等。这一方面体现出窦庄村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窦庄村先人忠孝的品德。
城墙的防御功能健全, 城门处建有门楼,窦庄村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村内建筑基本保持完整,除了城墙、城门楼和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校场、牌坊、店铺等。窦庄村选择了独立的险要地带,背靠榼山,沁水环抱村落。这样既解决了人们农耕灌溉的水源问题,也满足了古村防御外来侵害的需求。窦庄古村设有内城和外城,“堡中有堡,九门九关”的格局颇具特色。外城始建于北宋,如今只留存遗址,内城为清代所筑,保存较为完整。传统村落的营造多根据人口的增加而进行土地扩张,而窦庄村则是根据窦氏家族四兄弟的年龄大小进行营造,分别在村落的四个方位建造宅院,以此确定村落的范围,在周边修建高6米的城墙作为防御系统,后随着人口的扩张逐渐向内发展。此外,还依据八卦在东南西北四处建立四座城门,是典型的全封闭庄园式传统古村落。
明代之后,窦庄古村中张氏家族逐渐兴起,财力超过了窦氏家族。当时,张氏家族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张五典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在窦庄村内部修建了一座内城,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内城共设有九门,东南西北四座大门,通向四条街道,四座小门再加上瓮城共五门,通向五条胡同。内城的格局在我国北方村落中较为少见,其中设有当铺、票号、书房、讲堂、公堂和牢房,能够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窦庄古村“九门九关”的防御体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窦庄村的城墙很有特色,高约12米,墙头宽约1.5米,周长约2000米,现存约500米。墙头四角高筑五层碉楼,八面设窗,视线良好,利于防御。城墙坚固,下为条石,上为青砖,城墙内部填有砖和土。城外绕墙设置藏兵洞,每洞可容五人藏身。城内有一条石板街,宽约1.7米。东、西、南、北4个大城门和4个小门,高而窄,宽不容车。4个大门之外各设瓮城一道。城内4个大门互不串通,各成一区,以备战时一门失守,不殃及它门。城墙的防御功能健全,城门处建有门楼。城墙各拐角处还建有角楼,部分城段修建有暗道与城内建筑及城外建筑相通,便于防守和出入。大门通街,小门通巷。城内民宅于二层设置过街楼道,明隔暗通,互相串联,一旦有急,便于逃生。整个堡墙与堡内民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堡建成后,张氏又对原居所进行改造,形成了今日看到的“尚书府”和三串院,并修筑瓮城门,与窦庄堡的8座城门合称“九门九关”。现存南城门一座,小北门一座。南门整体高10米,下建拱顶门,门头镶嵌砖匾,上刻“南门”二字,城楼顶建有炮台、瞭望孔;小北门即内城门,为砖券拱顶并装有铁门,开门出入方便,闭门无处可通。城门外建有护城河以及吊桥,巍峨耸立,甚为壮观。
窦氏宅院中,尚书府分为上下两座宅院,总面积3800平方米,是村内占地面积较大的一组建筑群。上宅总体布局为棋盘六院,府门朝东,高9米,宽5米,石匾刻有“尚书府”三个字,门头用砖雕斗栱作装饰。下宅由南北两个院落构成,南院包括前、后两进院落,前院街口处设有四柱三门式大门楼,前挂一竖匾,上部楷书“圣旨”,中部书“旌表”四字。其他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有九宅院、旗杆院、武魁院、常家大院、古公堂等十多个明清院落和佛庙、观音堂、三圣阁、五凤楼、耕读院和南花园等公共建筑。这些院落建筑成为承载窦庄历史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村落的景观有所改变,曾历尽沧桑仍屹立不倒的传统建筑、经过岁月洗礼仍然传承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
窦庄古村封闭的村落共同体在瓦解,村民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守着土地生活。窦庄村民的职业在改变,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在村中的居住者已经不多,且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赶集、庙会等活动也渐稀。由于居住者的减少和青壮年外出,村中很多传统建筑无人照管,毁坏的速度也在加快。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都在逐渐减弱。
保护窦庄村景观是保护窦庄历史文化遗产的题中之义。一方面,要突出文化景观的概念,强调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新的角度认识文化遗产,重新思考其完整性。古村落景观承载的是古老的文化记忆,保护这些景观,可以为后人了解村落的发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窦庄村的历史文化景观具有经济价值,以景观资源带动旅游业及其他周边产业的发展。窦庄古村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院落窦庄村的景观始成于宋代、定型于明清,历史悠久,是晋东南明清古堡的典型。在保护窦庄村景观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着力更新和发展村落精神,另一方面要探寻有助于重塑村落精神的方法。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不仅要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还要研究村中的传统工艺、美食等。对窦庄村的各种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利用时,要做到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经济与文化统筹发展、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致力于发掘古村落的美。古村落是乡村遗产的“活化石”,是传统民俗文化的空间载体。要想发展古村落旅游业,景区管理方面的作用,处理好社区治理与古村落景区管理、景区发展与古村落遗产保护、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与游客旅游需求、实现业强、村美、民富。
窦庄古村在祠庙建筑方面,古堡共有古代庙宇13处,分别为大庙、烈公庙、佛庙、财神庙、北庙、文庙、火星庙、观音庙、阎王庙、霸王庙、黑虎庙、五道寺。庙宇规模大小不一,现在尚存的有佛庙、财神庙、火星庙、观音堂等。佛庙建于元至正六年,为一进院落,有正殿三间、耳殿及东西配殿、大门楼。明、清又有扩建并多次维修。正殿坐北面南三开间,前出廊,悬山顶。前施四根小八角石柱,上施大额枋,额枋之上施平板枋,施柱头斗拱四垛,明间补间斗拱一垛,为单翘单昂斗拱,昂为真昂。门枕有元至正六年(1346年)落款。
值得一提的是吏治建筑"古公堂",该建筑位于村北。由公堂和地牢两部组成。中央为厅堂式建筑,走廊宽阔,石柱支撑斗拱飞檐,左右厢房高于主大厅。前面布局门小窗大,中央主大厅为主审厅,两侧建筑为"和议厅"。距厅堂20米西南地下5米处有砖拱窑洞8孔,为牢狱建筑。内置石磨,墙上置有铁环,通道口高处修筑砖堡以看守牢内要犯。据我国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之助手陈志华、楼庆西考证,此类建筑早于洪洞苏三监狱,是我国现存非常罕见的一处吏治类古代牢狱建筑。
望月楼主人(曹 弘) 2009年9月 摄影 2024年9月8日 发图 于成都"东大门" 简阳市 沱江之滨 海上花园 揽胜楼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