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安依
作品:《颂》
学校: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重彩壁画的创作与修复研究
导师: 王颖⽣教授
创作阐述:
《颂》从《诗经》中探索中华⽂明纯真、浪漫、蓬勃的⽣命⼒,坦诚的敬畏着天地⾃然。赞颂中国⼈对⽣命孕育的渴望,对⾃由爱情和平等婚姻的追求,对宇宙时空的探索,对家国繁荣昌盛的祈愿。
芃芃其野,⼤地亦如孕育万物,繁花衰败⼜次第盛开,⼈类不断地⽣息和探索。爱是永恒的主题,它缔造⽣命,滋养⽂化与艺术,创造稳定安乐的国度。硝烟成为历史,⼈类的发展要⾛向美好的未来。 我⾏其野,我寻找⾃我的初年,仰望⽆垠的未知星空,回敬先⺠,回敬历史,回敬天地,回敬众⽣。《颂》是我对中华⽂明的礼赞,是对乡⼟家国的礼赞,对未来时空的礼赞。远古富饶的东⽅之光庚续于希望之间,承载亘古的⼈类使命,滋养诗意深邃的明天。
画⾯解读:
《诗经》中通过描写王侯贵族世俗⽣活、百姓农耕劳作、礼乐制度、战争徭役的种种场景。
从画⾯左边看起,⼿举⽕把的⽂⼈背对观众,他看向过去的战争,⾯前的战⻢卸甲归⽥,脚下战⽕席卷⻨浪,硝烟带⾛⽣灵,像尘埃⼀样奔向⽞⻦,⽞⻦是中原殷商⽂化中代表⽣命诞⽣的图腾,也是中华⽂化的起源和发祥的象征。逝去的⽣命成为历史,新的⽣命创造未来。⽯刻的⻢永远岿然不动,守护着那⽚野生的薏⽶,薏⽶在诗经中是有助孕寓意的农作物,⼥性只有在战⽕平息,⽣活安定时才愿意⽣育。画⾯中央怀孕的⼥⼈,左⼿托起⼀颗⽉亮,化成银⾊的乳汁⼀般的帝流浆,滋养万物的⽣发,⺟⽜舔舐着⼩⿅,跨越物种的⺟爱,催使它⽤细弱的腿颤巍的站起。
左右两边少⼥和少年的形象来⾃《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钟⿎乐之。” ⼦将描绘追求爱情和⾃由婚恋的《关雎》编制为整部《诗经》的开篇,也凸显爱是作为家庭、社会、国家建⽴的基础。少年⼿中的乐器名为“篪(chí)”,《⼩雅·何⼈斯》中“伯⽒吹埙,仲⽒吹篪”,不同于笛⼦,篪为两端封闭的五管乐,吹奏时双⼿⼿背向外,是为对聆听者的尊敬。为了表达爱意,连他身后壁画中的侍⼥也为她弹奏乐曲,脚边的猿猴也为她献上最⼤最美的果实,都是反应着少年的内敛⼜浪漫的内⼼情感。
⻜天⼿捧云⽓托举果实,向桃树献上硕果。往下是⼿持观星仪的裸体男⼦,不⽤⾐着暗示他的身份和时代,他看向远处的⽞⻦和顶部的星宿宇宙。他和弹箜篌的⽼者相互依靠着,共坐在⽵⼦围绕着的星球上,⼀个回看着,⼀个展望着。
作者:央美美术馆
链接:https://www.zcool.com.cn/work/ZNjg3Mzg1ODQ=.html
来源:站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