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画面的一个维度。出于美感或者思想情绪的表达而淡化或消除色彩,也是常用的一种手法。只不过,为了黑白而黑白,确实就非常浅薄了。如果黑白好,那么当年费那么大功夫研究彩色成像干什么?
第一个,先来说,黑白怎么就Low了。
黑白本身没有错。但现在,真的别随随便便就把你拍的正常的数码片儿调成黑白;除非你能给调成黑白一个充分的理由。否则,非常容易就Low下去;哪怕是乍看着很多片儿一黑白了就更“显好”。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人文”和“纪实”。
咱们先说这个问题里最Low的情况;那就是,彩色的片儿拍得不够理想,颜色形成了干扰吧、靠裁切还不能解决问题,黑白一下?嘿,感觉好多了,干净多了吧、还显得那么庄重,说不定有的片儿还可以借内容说事儿,来个“黑白反映出历史的厚重感”之类。
嗯,还不排除颇有些朋友就是觉得,黑白天生就比彩色更高贵更有气质;彩色的、尤其现在数码相机一拍就是那么清楚那么现实的画面,实在是现实到了没有艺术感;艺术感,就是跟正常日常家常的各种感不一样的一种感,就不能是眼睛看见啥样就啥样的,是吧哈。
——为啥很多人一拍人文纪实就喜欢黑白?因为他们看过了很多黑白的人文纪实片子。但是,拜托;早先、在人文纪实类的影像已经被摄影界拍到了登峰造极的时代,大多数摄影师能用得上的,可怜只有黑白的卷儿啊。等到彩色卷儿可以大量使用了,绝大部分人自然就迎上去了,它的容纳空间可是比黑白片儿足足多出来一个维度的。
当然,尤其是强调抓拍的所谓人文纪实,一旦用彩色、就经常让摄影师在抓拍时对色彩有能力兼顾,对摄影师的要求就提高了。
没错,黑白的片子既滤掉了色彩的复杂,观众看着也更容易抓到重点,而历史上黑白片儿又是有传统的,……等等因素加起来,黑白的照片简直是政治正确。但是,如果你够严肃,以下俩因素是不是该考虑:1,世界从来不曾是黑白的,彩色的片子才能更接近真实;2,色彩同时也是能承担极大的信息量的。尤其你是拍人文纪实,恨不得尽量丰富也尽量准确地去呈现一个场景、转述一些事情的;那么,脱离实际的黑白、真的更有利于让你的片子把你想说的话说得更透么;你确定知道自己想说的是什么不?
或只是因为你觉得彩色好复杂,黑白的就更容易显得象好片样儿?——上来就先承认自己水平不济、却又满心期待点赞,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厚道点儿、咱们说,造成这种大家都喜欢“黑白人文”的情况,不能全怪大家。咱们的摄影教育有问题。比如,现在咱们看到的各种摄影教材啊图书之类,一讲人文纪实、甚至只要讲摄影,都还是拿着一堆象布列松、尤金阿杰这样的老先生们来做案例;没错啊,他们都还黑白呢。可是他们都是啥年代的人了;而恰恰在他们已经告别历史舞台之后,摄影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咱们到书市翻去,讲近几十年世界摄影进程的书真是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读起来也更费劲得多,因为摄影已经变得复杂多了。
是的,是个业余爱好者都知道布列松、罗伯特·弗兰克。而,真是很少有人知道后来的Eric Soth, Stephen Shore,马丁帕尔等;而他们都已经是过去完成时了。现在还活跃着的,古斯基啊托马斯鲁夫等,咱们好些人都只能是一边看着一边说“什么玩意儿”了。咱们是在跟哪个年代的人学摄影啊;咱们还在追随郎静山啊何藩呢,是吧。这跟,在GPS啊北斗卫星满天飞的今天,还去再学习研究并发明一次指南针,有什么区别?
咱们好歹也与时俱进好不好。虽然都是业余爱好者,咱们跟风也跟个现代点儿的啊。哪怕跟个马格南呢。
OK有个事儿可能会有人较真的,就是关于黑白片子本身的,比如影调。
俺还真有一次碰到过一个哥们,在这个事儿上跟俺较了半天的劲;你看彩色的照片就没有黑白的那种层次啊调性啊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独特的美感啊……好吧这些都没错;但是!但是,这种种层次调性细节啥的、是基于什么?
基于你的电脑或者手机显示屏?错!人家是基于你把它用什么工艺怎么在什么材质上印出来,再挂在什么地方怎么看,好不好?人家奔着的是最终洗印出来的物理的将要跟哪个地方挂着的那一大张,好不好?
那绝对是一项手艺,里边可以无比精细繁复;也许药水一点点配方失误、或者水温一点点落差,就会导致出来的片子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里边牵涉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多,如何控制和调整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很多人可以一辈子乐此不疲。
——可是您呢;您是喜欢铂钯,还是喜欢银盐,或者甚至铁盐?还是说还玩儿湿版,蓝晒?得了吧您呐;您的数码片儿捯电脑里P一把完事儿,用个喷墨打印机在A4复印纸上给打印出来都没几张对吧。跟屏幕上指啊戳的,还说什么影调?
何况,您真的了解,什么样的片子是适合这种影调来优势呈现的么;而,又为什么不适合用色彩的层次调性来表现呢?
这就是俺为什么说,把照片调成黑白、容易显得Low。
当然这不是说黑白照片就Low;也不是说今天拍黑白就Low。说的是那种,只是为了让照片显得有气质,却实际上并不具备服务于作品的充分理由的,黑白。
很多时候采用黑白的方式是很赞的。比如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