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中路洋房小庭院,30人以内的聚会,主要环节的场地就是洋房二楼约10几平的小阳台,光线条件仅仅是吊挂式取暖器和几个壁灯,属于极弱光环境,2.0以上大光圈镜头是必备,十几平的地方85基本上拍不了什么东西了,我的35定是光圈2.8的,还是带了它仅在大合影使用;为什么选择标头?如果是不考虑过多的带景,只关注纪实本身的拍摄,50可以在任何场合发挥,虽然戏说退一步35进一步85,但标头就是这么一只近可特写远可带景的镜头;本帖全部照片由索尼蔡司烂大街但又靠谱的标头55/1.8ZA拍摄,由于是极弱光,全程全开光圈,需要快速抓拍,AF-C,广域人脸识别,对镜头的画质以及对焦表现的要求非常之高,55比50稍微窄一点点,但是不管是50、55、58其本身都属于标准镜头,使用方法是没差别的;照片全部为最小尺寸JPG直出,手机APP黑白滤镜以及曲线的调整,得益于机身强大的高感和宽容度,照片的颗粒是滤镜的效果,即便是6400甚至12800高感,原片的细节保留的还是非常有可看性,为了保证10张/秒高速连拍的效率及大光圈下拍摄清晰,我使用M档,固定光圈及相对较高的快门速度,ISO自动,上限12800,这样的设置其实还是属于自动档,适合在光线不是非常理想但又需要较高快门速度反应的场合,光圈优先档在此时糊片率就会高很多,毕竟它只以安全快门为标准;
相机品牌:索尼(Sony)
相机型号:ILCE-7M3
光圈:f/1.8
曝光时间:1/200 ISO:6400
焦距:55.0
拍摄时间:2018-11-23 19:29:37
镜头型号:Sony FE 55mm F1.8 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