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出门旅行拍回来的照片应不应该后期处理的话题我来开个头,也希望听听各位老友的心声,没有对错,没有输赢,纯闲聊。
首先我个人现阶段坚定地认为数码照片70%以上都需要后期,剩下的30%是直接扔进回收站的。前提是风光题材,数码相机的感光元器件收集透过镜片组传进来的光线,通过光电转换的方式记录为0和1的数字信息在介质上得以保存和使用,如果选择jpeg格式保存,那么相机的处理器会按照预存的步骤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压缩成jpeg格式的文件输出,这一步严格意义上已经进行了一次后期处理。
从一个角度分析,所谓德味除了在镜片设计加工方面的差异以外,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由于某些厂家对自己处理器预存的画质调整数据进行了独到的设计,而每个厂商的这部分数据是秘而不宣的,就算是松下和徕卡这样深度的合作伙伴,在同样硬件甚至可以零件互换级别的机型松下和徕卡直出的jpeg文件都有巨大的差异。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经验丰富的专业摄影师在拍摄风光题材的时候,和业余摄影师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无非是我们可能需要100次尝试出来的东西,专业摄影师一次就可以完成,省几下快门而已。但为什么有些照片可以印成书得以流传并得以金钱回报呢,我看过一些国外职业风光摄影师的个人网站,他们中有些人会毫不吝惜地把从选景到发行的过程拍成花絮供人参考,其中拍摄只占有不到1/5的时间,而大部分时间都在介绍如何善用HDR,如何消除天空的死白而重现云朵的层次,如何让海面上的反光恰到好处等等,但这里所说的后期绝不是往天上贴个月亮po个银河,海面上加几只海鸥啥的,重现场景,加深视觉冲击力,是对观赏者最大的尊重。
以前都是CCD的机器,觉得后期的空间不大,稍微一拉就失真了,现在大多数都是cmos,宽容度和精细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语,有很大的空间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再加工,随着经验增加,同一张照片去年和今年做的后期绝对会有所不同,而且只会越来越接近自己心中想要的目标。
想到哪说到哪吧,有事没事过来聊两句解解闷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