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 > 资料库 > 正文
寿庙是( )的庙宇
发布于:2016-06-05转载自互联网
回答
台湾庙宇文化有个特色,寺庙的屋顶上立著三尊神像。他们是谁呢?即~~「福禄寿」三星~~~~●福星站在中间,身著官服官帽,人称「天官赐福」;旁边一位手持如意的是禄星,代表升官如意;而外观突额长须,捧著寿桃的持杖老翁是寿星。但有时候你看到的是另一种情况,福禄两仙分别换成手托金元宝和抱小孩的造像,故福禄寿三仙有时亦称「财子寿」。台湾之庙宇建筑为构成台湾文化之特色,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庙,庙的年代早表示其地之开发早,庙的规模大表示其地方经济力量雄厚。庙宇建筑是闽南系建筑中最主要的典型,因为它是信徒以最虔诚的奉献,最昂贵难得的材料,加上匠人最大的心血,全力以赴完成的艺术杰作。在清代,它是一个同籍移民地区内聚力量及意志的总表现,除了儒学书院义学对知识分子的教化外,庙宇可以说是移民精神生活的焦点,没有什N能比庙宇更重要的。就如同西方那些经营上百年才能完工的殿堂一样。随著社会结构渐趋复杂,祀神之种类亦见增加,有几种庙宇就相应出现:1.文昌祠——重视子弟教育,盼求第二代之发展朝向士大夫阶层。2.职业团体守护神祗庙宇——人口众多,职业分化,各团体皆自然形成行会组织,首倡建庙祀神,如商贾之於关帝,药铺 之於神农大帝。3.斋堂——社会日趋复杂,难免有不如意者,於是聚合礼佛诵经,祈求解脱苦海。4.乡土神祗之庙宇——移民基於地绿关系,守望相助以谋团结发展,如漳籍之开漳圣王,泉籍之保生大帝及粤籍之 三山国王皆是。5.家庙及家祠——几代之经营下来,有的基於血缘情感及共同利害关系,就 筹建家庙。连同前项,往往是分类械斗或分姓械斗时之精神中心。6.文庙及城隍庙等庙宇——街肆发展成为城市,以郡城或邑治发挥地方政治、产业及交通功 能。而任官者则往往建文庙及城隍庙等宣扬教化,移风易俗。这六种性质不同的庙宇与社会发展之过程发生极密切之关联,也是台湾庙宇建筑发展的背景因素。台湾的寺庙,据1936年的调查统计约有3700多所,就创建年代分类,在1716年以前的有249所;在1816年以前的有1066所;在1886年以前的有1545所。其余的或年代不详,或后期所建。省文献会在民国49年1960年的调查,已增至4200所,另有一些未登记的,或小型福德祠皆未算在内。这些庙宇中,以民间建的占大多数,由官方建的如台南武庙、弥陀寺、彰化孔庙、节孝祠以及若干地方的文庙、城隍庙等,为数只有数十所。而历史较悠久的庙都是早期移民从闽粤的寺庙带来香火或分身像再兴建的。至於一般庙宇多在聚落或城市之重要位置上,在丁字路口压邪或市集的广场旁边。坐向多为南向或西向,这是台湾清代重要建筑所喜用的方向。庙宇建筑之称有很多种,包括:1.宫,2.庙,3.祠比庙略小,4.殿,5.家庙,6.坛多为道教7.寺多为佛教,8.堂食斋信徒,9.庵尼姑,10.观道教,11.岩等。在形态上,也是有区别的,不过也逐渐大同小异了。
+1
0

相关推荐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