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 > 资料库 > 正文
袋料林栽木耳技术
发布于:2016-04-05转载自互联网
回答
一、发菌管理第一年栽培的朋友可在专业的生产厂家订做发满菌的栽培袋。自己发菌注意菌种质量和防热管理,好质量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保证,高温季节注意降温防热是防杂的关键所在。一般每亩林地用袋10000~15000个。采用林下床式覆盖栽培。在发菌过程中,对绿霉污染严重的菌一、发菌管理第一年栽培的朋友可在专业的生产厂家订做发满菌的栽培袋。自己发菌注意菌种质量和防热管理,好质量的菌种是栽培成功的保证,高温季节注意降温防热是防杂的关键所在。一般每亩林地用袋10000~15000个。采用林下床式覆盖栽培。在发菌过程中,对绿霉污染严重的菌袋要立即隔离烧毁并在远处深埋,对感染桔红色链孢霉的埋放处理,一般可使霉菌消失,菌丝长满料袋。无杂菌的集中起来管理。发好的菌袋特点是:洁白的菌丝长满菌袋,菌料表面出现黄色水珠或黑色水珠。二、床式地栽1、南北向做台式床,宽1.2米,台高10—15厘米,床面上铺一层3—5厘米厚的细沙或碎炉渣,床间作业道宽0.6米。2、于床上架距床面高45—50厘米的棚架、摆放遮光率80—85%的遮阳网。棚上以架条拱起宽3米的薄膜,留少量膜边透气,不压实。3、顺床面布设1—2条幅宽5厘米软质自动喷雾管,催芽期微孔口面朝下,润湿床面,待耳芽出齐、封住割口后,返微孔口面向上,雾化喷水管理。没自动喷水管,催芽期可侧沟内铺膜灌水,以棚膜罩沟保湿;出芽后侧向喷水。三、划袋出耳划口摆袋应避开雨天、大风天,宜选雨后或早、晚清凉时作业。1、坚持对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摆袋前,对出耳场床面作杀虫、灭菌处理,喷施0.2%多菌灵或1%石灰液;菌筒划口前于0.3%高锰酸钾液或1%石灰液中整体浸蘸3—5分钟,进行袋膜外表及扎口处灭菌,去扎口绳,将多余袋口膜塞入接种孔,塞紧,使膜体附实。2、倒置菌筒出耳整齐一致,使口端向下,以消毒刀片。在筒侧以“品”字形排列,按边长1.5—2.0厘米、深入菌膜2—3毫米,划“V”形口9—12个,共分3排。3、将划口菌茼以10×10厘米间距,浅穴倒栽于床面,并及时将经过消毒的塑料膜覆盖于拱架上。4、对遮阳物及床周围清洁管理,清除污染源。栽培过程中若菌丝体少部分污染,可剔除污染菌体,并涂2%石灰水处理;严重污染者及早清除。四、耳片采收1、当木耳长至8分熟时耳片没有完全展开时采收,采收前两三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次摘净。2、采完后停浇水7天,可以暗光培养,促使继续出耳。一般可收获3茬,茬与茬间隔二十余天,头茬产量约占50%。3、采收后的毛木耳可鲜销,黑木耳最好是放在纱网布上阴干,不可在阳光下曝晒,晾干后产品即可上市。袋要立即隔离烧毁并在远处深埋,对感染桔红色链孢霉的埋放处理,一般可使霉菌消失,菌丝长满料袋。无杂菌的集中起来管理。发好的菌袋特点是:洁白的菌丝长满菌袋,菌料表面出现黄色水珠或黑色水珠。二、床式地栽1、南北向做台式床,宽1.2米,台高10—15厘米,床面上铺一层3—5厘米厚的细沙或碎炉渣,床间作业道宽0.6米。2、于床上架距床面高45—50厘米的棚架、摆放遮光率80—85%的遮阳网。棚上以架条拱起宽3米的薄膜,留少量膜边透气,不压实。3、顺床面布设1—2条幅宽5厘米软质自动喷雾管,催芽期微孔口面朝下,润湿床面,待耳芽出齐、封住割口后,返微孔口面向上,雾化喷水管理。没自动喷水管,催芽期可侧沟内铺膜灌水,以棚膜罩沟保湿;出芽后侧向喷水。三、划袋出耳划口摆袋应避开雨天、大风天,宜选雨后或早、晚清凉时作业。1、坚持对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摆袋前,对出耳场床面作杀虫、灭菌处理,喷施0.2%多菌灵或1%石灰液;菌筒划口前于0.3%高锰酸钾液或1%石灰液中整体浸蘸3—5分钟,进行袋膜外表及扎口处灭菌,去扎口绳,将多余袋口膜塞入接种孔,塞紧,使膜体附实。2、倒置菌筒出耳整齐一致,使口端向下,以消毒刀片。在筒侧以“品”字形排列,按边长1.5—2.0厘米、深入菌膜2—3毫米,划“V”形口9—12个,共分3排。3、将划口菌茼以10×10厘米间距,浅穴倒栽于床面,并及时将经过消毒的塑料膜覆盖于拱架上。4、对遮阳物及床周围清洁管理,清除污染源。栽培过程中若菌丝体少部分污染,可剔除污染菌体,并涂2%石灰水处理;严重污染者及早清除。四、耳片采收1、当木耳长至8分熟时耳片没有完全展开时采收,采收前两三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次摘净。2、采完后停浇水7天,可以暗光培养,促使继续出耳。一般可收获3茬,茬与茬间隔二十余天,头茬产量约占50%。3、采收后的毛木耳可鲜销,黑木耳最好是放在纱网布上阴干,不可在阳光下曝晒,晾干后产品即可上市。
+1
0

相关推荐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