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关于相机的测光方式(测光模式),总的可分内测光和外测光两大类。
外测光方式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只有一些古董相机和玩具相机上还可见到,这里就不提了。
而内测光的TTL(通过镜头)式测光是当时相机的绝对主流。
现代相机的测光模式大致有这么几种:平均测光、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多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矩阵测光等。
由于不同的相机品牌对其测光方式的不同称呼,实际上以上大致可分几类。
平均测光: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测光方式,它平平均地对像场内的所有光线,做算术平均式地测光。
其不足是一但画面中有极端值出现,哪怕它占有的比重很小,但由于极值很大(过亮或者过暗),它也会影响到整个平均数,造成测光不准。如果摄影人又没有经验进行相应的曝光补偿,那么很可能拍出的照片曝光不准确。
随着技术发展,在平均测光的基础上又有了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它是的测光不再是全像场简单的算术平均,而是“特别关照”靠近画面中心位置的值。因为这部分往往是我们拍摄时主体所在的位置,而边边角角相对不太重要,而那些地方最容易出现极值,比如太阳在画面里。
中央重点测光的测光范围更小。它与刚才说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有些类似,只是对“特别关照”的中央部分更加“关照”,对四周“忽视”的面积更大。
到点测光,这个测光范围就更窄小了。一般只占画面的5%左右的面积,几乎成了一个点,故称点测光。它可以准确地测出你要测的那个部位的光,而不受画面其它部位光线的影响。所谓“指哪儿打哪儿”。但要求摄影者一定要清楚地知道“指哪儿”。
由于现代相机的对焦点大多不止一个,也需要你了解你的相机到底哪个点是测光点,哪个是对焦点,测光点和对焦点是否是联动的。比如佳能的单反相机只有在顶级1系列上才有测光点和对焦点的联动功能,其它型号都只是不管多少个对焦点,只有正中那个点是点测光的测光点。而尼康的全系单反都可实现测光对焦同点联动。
矩阵测光、评价测光、区域测光、分割式测光是一种智能化的测光方式。
它把现面分割成数量不等的区域(不同品牌分割的数量形状都不同)。根据一些智能处理综合分析画面各区的测光值,加权后得出一个最佳值。这种测光方式应该是种最先进的测光方式了。应付一般测光还是比较可靠的。但如果你的画面本身就有一些极端情况出现,比如一个白衣姑娘站在一黑墙前拍个全身照。它还是需要摄影人了解一定的测光原理(18%灰什么的,就不展开说了)进行相应的曝光补偿。
据我了解绝大多数非单反机是没有点测光的。
和你提到的富士S1800一样,高档机多是采用刚说的最后一种分区测光模式。
富士S1800采用的是256区测光方式,没有点测光。
富士S1800是一部1220万像素的相机。
其拍摄的照片最大格式是边长3000X4000像素(约值),乘积正好是1200万。
如果你选用的是最佳画质、最大格式的JPG来拍摄,一张照片两三兆也是很正常的。
由于你每张照片纪录的信息量不同,同样大小的照片的字节数也会不同的。
比如拍一桌子芝麻和一面纯白墙。
1200万像素的照片能放到多大?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也有些复杂。
如果你不追求极致的话,可以告诉你一般生活中你遇到的大照片都可以完全胜任。
如果科学点的回答,这要看你输出设备的输出精度。
这里的照片是指由彩扩机冲印出来的。
彩扩机的输出精度一般好点的在200dpi左右,也就是说每英寸分辨200个点。
算一下,你的4000X3000像素的照片,各除以200点,应该是20X15英寸大小的照片。
这个精度已经基本快赶上印刷杂志的精度了,一般的杂志印刷是300dpi。
其实大照片的观看距离会增加,远距离地观看对精度的要求就会降低。
高档激光彩扩机的最高输出精度能达到420dpi,可以达到精美杂志的水平,如果用这样的机器冲洗你的照片,按最高要求不能超过10英寸。
而普通的150dpi左右输出精度的照片可以放到26英寸以上。
给你个参考数据,一台目前流行的22英寸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大约不到100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