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首先要明确,拿在你手里的照片是由曝光及暗房(这里讲的暗房是胶片时代的显影及定影等过程,眼下恐怕还要加上PS)等一系列工序的最终结果,所以,你所提的两个问题也要分为两个部分来说。在拍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曝光量的准确(曝光量的准确是指你的被摄主体或你整幅画面所要表达的主体及主题的需要),就可以得到一幅从色调等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图片,这个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对光的测量多半要靠测光表,尤其是现在,使用专业测光表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多依赖的是机内测光表所给出的测光数据,其实无论是哪种测光表都会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平均场景中的光线经过平均后得到的是大约18%的灰色影调。例如,我们在冬季拍摄雪景,常见的图片中的雪不是我们在现场所看到的那样纯洁,多少有些发灰;又如,我们在拍摄一块煤的时候,我们大多不会看到纯黑的煤块,而看到的却是有点发灰。这两个发灰就是我想说的那点缺陷。如何解决,事实上,拿起你的相机,尝试着过半档或欠半档曝光,出来的效果自然会告诉你。上面我说的似乎解决了色调是不是可以拍摄到位的问题,其实也关乎色饱和。其实关于色饱和在拍摄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所拍摄的主体的色彩是否饱和,比如你拍摄一小姑娘,她穿了一件饱和度很高的红色或黄色或随便什么纯度很高的颜色的衣服(说道这里就要涉及到色立体的相关知识了,这里不展开说了,希望你能在百度知道里找到相关色立体的满意的信息),而你的曝光量掌握的正好,那么你就会得到一幅不错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影调和饱和度都很好的照片,反之,如果小姑娘穿了一件色彩发灰的(任何纯色如果里面夹杂了其他色彩,都会有一定的灰),那么结果我们都知道。
由上面我们已经知道,通过正确的曝光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正确的色调及满意的色饱和的图片。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着片子的色调呢?原因在于光的本质,我们常见的所谓的 “白光”实际 是不同色光的混合。这种混合光的真正性质取决于以白炽光源为准的色温。例如太阳具有极高的温度,产生很蓝的光;一支蜡烛具有较低的温度,产生红-黄色光。一般来说,温度越高产生的光越蓝;温度越低产生的光越趋于黄、桔红和红色。当然 ,太阳在一天的照射中,不同时段所表现出的色温都会不同,这样在一天中就有了冷色调的时段和暖色调的时段。比如在上午太阳正当头的时候,拍摄的画面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冷调,而在傍晚时分,拍摄的画面就有可能出现暖调子;又如,在日光灯(我们称冷光源)下拍摄的片子可能是冷调的,而在白炽灯(我们称暖光源)下拍摄的片子可能是暖调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有通过调整白平衡后,在冷调时段拍摄出暖调图片来,或者相反的,但这样的做法一般在摄像中常用,毕竟我们的数码相机手动调整一次比较满意的白平衡是有点费事儿的。
上面说的是拍摄,由于我的笔记本电池不够用了,所以后期我只说,用P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色调和饱和度,但做过头的话那就还不如不做。再有其它的就与你我无关了,那就要看冲印店里的调色师的水平了。
以上纯属个人经验,肯定有不对的地方,请后来者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