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光圈的功能就如同我们人类眼睛的虹蟆,主要用来调整数码相机的进光量,一般以f/2、F2、1:2来表示,举例来说:f/2表示光圈的大小为镜头直径的1/2 ,而f/8 则表示光圈为镜头直径的1/8而已,所以较小的f值表示较大的光圈,一般镜头上的标示会以数码相机的最大光圈值表示,变焦镜头若有显示2个f值,则表示此相机最大及最小的光圈。光圈除了可控制光线的明暗外,对于图像的景深也是会有影响。景深是影响拍摄主体与背景之间清晰程度的关键,也可以说是图像的锐利度,大光圈时拍摄出来的图像锐利度较小,小光圈拍摄则较大。从数码上而言,光圈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也代表透光的孔径大、透光量大,不论要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或在昏暗的空间拍摄,都很方便。而且光圈也决定了画面的景深(锐利度),如果是设定为大光圈,那么画面中除了主题清晰,其它景物都会呈现模糊、柔美的感觉。时下多数数码相机的光圈值最大都在2.8左右。所谓的感光度(Sensitivity),实际上就是衡量相机感光能力高低的一个参数。数码单反的成像原理是光线通过镜头照射到CCD或者CMOS表面上,然后CCD或者CMOS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经过后期处理,形成一张数字化的照片,数码单反的感光度,就体现在这个信号放大的过程中。感光度高,相机的感光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 如果在拍摄时,光圈不够大,或者是曝光时间不够,CCD没有积累足够多的光信号,转变的电信号的信号就达不到足够的强度,这样的结果就是曝光不足。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调节光圈和快门,我们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将信号的放大倍数提高。感光度越低,电信号后期放大的倍数越小;感光度越高,电信号后期放大的倍数越大。可能你会说,那我还追求什么大光圈啊,在微弱光线下也不用使用慢速快门了,我直接把感光度调高不就万事大吉了?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CCD和CMOS生成的电信号不仅仅只有图像信号,还包含自己产生的噪声信号,反映到图像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噪点(Noise),表现为图像阴影区域的杂色和颗粒等,相机后期放大电信号时,噪声信号会被无可避免被同时放大。使用高感光度,将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成像质量的下降,例如更多的噪点,更差的细节、更低的动态范围等等。使用低感光度,CCD和CMOS生成的电信号就有足够的强度,噪声信号能够被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成像自然就会好很多。在光圈和快门不变的情况下,感光度与曝光量成正比。感光度越高,相机的曝光量就越高只有在感光度不变的情况下,相机的曝光量才由光圈和快门来决定。 感光度的表示方法通常用ISO + 数字来表示,意思是其感光能力与多少度的胶片相当。例如,ISO 100的感光度表示此时相机的感光能力相当于100度的胶片。ISO 200则表现此时相机的感光能力相当于200度的胶片,以此类推。数码单反相机都设定了多种感光度可供选择。一般而言,最低的感光度为ISO 50、ISO 100,最高可以达到ISO 1600、ISO 3200甚至是ISO 6400。 平常使用时可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在保证拍摄稳定的同时,尽量使用低感光度。 另外,我这里有一些单反电子版教程,留个邮箱我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