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在摸索中前进
闪光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39年,摄影术发明之初的时候。由于感光技术以及镜头光圈技术发展还未成熟,导致拍照曝光耗时较长,因此在那时,摄影人就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利用人造光来缩短拍照所需的曝光时长。1839年,L. lbbetson通过给氧气中的碳酸钙加热产生白光的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光源。人造光源的发明,是摄影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尽管这种方式十分简陋,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但基于人造光源的必要性,因此这种方法在摄影初期被广泛使用。
这种靠燃烧补光的方式直到1859年才得以改进,那时英国人发现镁条燃烧产生的强光可以为捕捉快速移动的物体补光,这便成了镁光灯的原型。
1935年,美国通用电力公司发明的闪光灯灯泡(Flash Blub)成功连接在相机上使用,通过一条连接线引发闪光灯便可实现同步闪光,也因此通用电力公司打开了闪光灯和快门同步的第一道大门。此后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又进一步发明了机顶闪光灯。
机顶闪光的技术考验
机顶闪光灯的发明,虽然促进了摄影的发展,对摄影师也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其中对机顶闪光灯操作不熟练的人来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难点:首先,没有丰富经验的摄影师在使用闪光灯时,对于闪光量的输出把握不到位,经常多次尝试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数值。其次,闪光灯跳闪角度也非常考验摄影师的经验和技术。新手摄影师大多不能根据环境变化恰当的调整闪光灯的跳闪角度,经常会因此造成画面光线过渡不够均匀,出现大块的刺眼高光或曝光不足等现象,影响画面呈现效果。
一切的科技当然都是为了人类而服务的,而有些科技的进步还会直接颠覆某个领域。就比如佳能在今年发布的首款智能自动跳闪闪光灯----佳能SPEEDLITE 470EX-AI,这款闪光灯的出现,是闪光灯历史上的巨大飞跃,以其智能化的功能及人性化的设计掀起了闪光灯的新变革。
佳能SPEEDLITE 470EX-AI的突破性在于运用了双CPU以及灯头部分的双驱动马达技术,可实现灯头的自动旋转、自动调整跳闪角度以及自动调整输出量,当然也可以调换到手动调节模式,不论是入门还是高阶的摄影师都十分适用。
至于前面所提到的闪光灯在使用过程中会对新手产生的困扰,这些佳能470EX-AI几乎都能解决。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将闪光灯的模式调到AI.B模式,按下AI.B按键后SPEEDLITE 470EX-AI会先向被摄体和向上自动闪两下,测量出拍摄距离和反射距离后自动决定闪光量的输出,获得适合的跳闪角度。整体操作起来十分方便顺畅。
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佳能470EX-AI的全自动模式仅支持2017年4月以后发布的佳能相机,其他型号只能使用半自动(S AI.B)模式。
实战拍摄
光说不练假把式,直接上手实战一把,验证一下当前科技的新产物。下面两张照片是使用佳能470EX-AI所拍摄的对比图,第一张是没有开启全自动模式,直闪拍摄状态下的照片;第二张为全自动模式下拍摄的照片。
上面的两张照片全部都是采用相同的拍摄参数,未经任何后期修饰直出的原片。可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能够很明显的看到第一张照片中虽然有了闪光灯补光作用下的眼神光,但是整个画面的光线非常生硬,还好人物离背景墙有一段距离,不然这样直闪的方式,不仅会使得人物面部出现明显的光斑,墙上也会产生很重的阴影,整个画面非常突兀。而在佳能470EX-AI全自动模式下拍摄的照片就柔和了很多,整个画面也显得非常的细腻。并且由于当时拍摄的环境是暖色调,因此通过跳闪的方式,整个环境的色调都反映到了模特的身上,这样的方式既达到了补光的作用,又让模特的受光部分没有出现高光,非常迎合整体环境的氛围。其实图一中的情况,对于新手来说是经常会犯的错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不会使用跳闪的方式补光。
佳能470EX-AI完全能够帮助新手解决跳闪拍摄的难题,只需用佳能470EX-AI对准模特测光,跳闪的角度便能自动确定,并且整个测光的过程是完全由佳能470EX-AI自主完成的,拍摄者仅需按下闪光操作面板上的AI.B按键。
佳能470EX-AI除了在全自动模式下能够自动进行跳闪补光外,将AI.B反射模式开关设置为S(AI.B半自动),便可通过ANGLE SET(反射角度设置)按钮存储设置的跳闪角度。连续两次半按快门按钮,灯头会自动旋转,并调整为存储的角度,竖拍时也能实现存储角度的自动调整。而这种半自动模式的调整就比较适合侧面跳闪的侧面补光,因为全自动模式下只能从顶部进行跳闪补光。
·编辑观点:
佳能470EX-AI这支闪光灯可以说是颠覆之前所有闪光灯的操作方式,使原本复杂的操作一下变得简单,即使是从未使用过机顶闪光灯的人也能够快速上手;另外在体积和手感上佳能470EX-AI也进行了改进,体积变得小巧很多,并且由于内置了两个驱动马达,手感上也显得更加饱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款闪光灯的全自动模式仅适用于2017年4月以后发布的佳能相机,其他则只能使用半自动模式及手动模式。
最新评论(8)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