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北方,长在燕山脚下,对山已熟视无睹,常想天下的山不过如此,黄山多些松树,泰山多些文字,嵩山多些寺庙,因有这些想法造成与雾灵山数次擦肩而过。终于有一日我来到雾灵山,却深深的被震撼了。山像极了高清晰照片,雾灵山因着有阳光的中午,向我们露出空灵与静美,山在我的周围,将我紧紧抱裹,我成为山的一部分,山就是我的身我的体。
当日我们宿在雾灵山外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度假山庄,叫祥隆度假山庄,山庄内居然有小溪穿过,老板借助地形修了个小瀑布,同时在旁搭建了花园和瓜棚,瓜棚下又设置一个烧烤的场地,再一旁是一个很大的露天鱼缸,养鱼的水是从小溪中引入的活水,十分趣致。
次日凌晨山庄老板驱车送我们到山顶看日出,这是北京第一缕看阳光的地方,云海伴着红日,瑰丽壮观。从山顶顺着花岗岩铺就的台阶,沿阶而下,草木婆娑,满眼青翠,风送来树的歌声,忽高忽低,在耳畔吟唱,真不忍心快走,真不忍心大声说话,打扰了这份自然清幽。
水声,是水声,这高山峻岭上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水声?循着声音看去,一条矫健的白龙从半空俯冲而下,落地转瞬化为一潭碧绿,清澈见底,晶莹剔透,随之而落的鳞片,撞在潭面、青石上,溅起珍珠般的水珠儿在光洁平滑的潭面上滚开去,然后在不经意间,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这就是“龙潭瀑布”,挂在雾灵山的胸前,雾灵山因它变得灵动神秘起来。
山里的天气多变化,刚还明晃晃的太阳,眨眼就不见了踪影,阴云布满天空,小雨不紧不慢落下来,再一眨眼的功夫,漫山遍野就蒙上了薄薄的白纱,大山像飘在海上的船,慢慢的起航向远方驶去,又像画家笔下的水墨画,似梦似幻。我真的痴了,我冲进那漫天的雨雾,旋转着,奔跑着,呼喊着,我不知道我呼喊着什么,在这里在这一刻我与大山离得最近,我能感觉到大山的心跳,这山是活的,这山有喜怒哀乐。
山的精神在哪里?在它的顶峰。雾灵山海拔2118米,顶峰插入云霄。古人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顶峰我看到迎风盛开的紫丁香,娇艳妩媚,这个时候在市区丁香早就开败,而这里丁香不畏寒冷,不畏强风,努力展示着生命应有的价值,让人不由不感叹生命的顽强。站在顶峰,云在脚下,雾风扑面,凉凉的水雾兜头而来,那种沁凉,让人的精神顿时一振。我站到围栏边,往下望去,深不见底,只见一团一团的水雾从下升起涌上来,绵绵不绝,非常壮观。
终究是肉身难抵山顶凉风,终究还是要回到尘世,恋恋不舍离开顶峰。我们来到仙人塔,仙人塔像个卫士,守卫着雾灵山所有生灵,一丝不苟,哪怕是身体被风雨雷电弄出道道伤痕,依旧无所畏惧,尽职尽责,倾尽毕生完成自己对山的承诺。这样看来仙人塔比人强,一诺毕生;而人常许诺,但多出尔反尔,不坚守。离开仙人塔的时候,我对它多了份敬意。
往下走的路,让我想起《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十八潭,藏在山中,潭水碧绿,潭与潭间落差大,多石,所以多小瀑布、浪花,且两岸树木参差,常有木桥,石桥(石桥只有桥桩,没有桥面),行在其中,感觉与世隔绝,超然物外,能静静地思考,用心、眼神、呼吸与自然随意的交流,它告诉我内心的平静是幸福的开始,别放弃幸福,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自然界中的一根草,一棵树,一粒砂。
尽管依依不舍,还是要分别。不管事隔多久,不管走出多远,我都会记得这座山,因为这座山读懂了我,我也读懂了这座山。
-
相机品牌:尼康(Nikon)
相机型号:尼康 D90(单机)
光圈:f/16.0
曝光时间:10/600 ISO:
焦距:18.0
拍摄时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