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遗址全解析
西端遗址
齐长城的西端在今济南市的长清县和泰安市的市境内。
长清境区有两条长城,即主线与复线。
主线长城长87970米,历经275座山头。复线齐长城均在主线长城以南的西县、市交界线上。西起境内马山以南、肥城老城镇以北的于家庄西山东行,至三岔沟与主线相合,长9900米,历经19座山头。长清境内齐长城合计97870米,山头294座,其中有遗址者79164米,占总长度的80.9%。
肥城境内齐长城均在境北与长清的交界线上:西起于家庄西山,东至三岔沟与主线会合后继续东行,到莲花盆山结束,长17050米,历经48座山头,遗址连绵不断,极为清晰。
该段齐长城现存主要遗址先后有岭子头和防门遗址、陡山子山遗址、石小子山遗址、北傅北山遗址、马山遗址、杜家庄西山遗址、三岔沟遗址、长城铺遗址、丁头崖遗址和复线遗址。
岭子头址
岭子头即长城起点;防门即古济水堤岸与长城西首之间的关隘。
长城起点位于孝里镇西南,今之广里村北500米处,由西向东,夯土筑城,当地村民称岭子头。在岭子头1958年之前尚存6米~8米高的土城墙,巍然壮观;1958年遭到破坏。1972年在此建机井,曾挖出二十多具尸骨。
岭子头之西为黄河东岸的低洼地带,机井距堤岸5.25 公里。今之黄河下游原为古济水,又名大清河,在今平阴东阿镇西夺济水入海。防门即关隘,广里村之南,门前有护城堑壕,引济水而成。据《右传》载,"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水经注》:"防门北有光里,齐人言广音与光同。"古平阴城即春秋齐邑,其故址在今广里村东北东障庄,两村相距1500米,与史书吻合,古代长城与防对称,指同一物。
从岭子头向东至220国道,长280米。机井东侧为农田,122米处有土垄城址,呈梯形,底宽5.2米,顶宽3.7米,高2.2米。垄上辟为农田,一直向东延伸至220国道,长158米。1991年10月,长清县人民政府在此立"长城起点"标志碑,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子头左有三义村、东障庄,右为广里村、广里店。
从220国道向东至长山岭西侧为梯田,无遗址,长996.5米。
陡岭遗址
从长山岭西侧向东至陡岭子东山脚有遗址,长1588.5米。岭下出现城址,被山路切断,路东有圆弧形断面,土石混筑,底宽16.4米,高5米。岭脊有石墙,已坍为隆起的土石垄;在山凹处发现墙体外侧又有城墙,长50米,两墙相距2米~3米。岭北坡有兵营遗址15处,今大部坍为石堆。最大遗址横阔60米,进深30米,内有环筑石房十余间,较完整者顶为片石叠涩,复加沙土掩盖,间有排水沟和排烟孔。
立于陡岭子之上,眺望古济水东岸的广袤沃野,横跨长城内外,这一带就是古地理学家所称的"平阴地峡",可南通鲁、曹、宋、楚,可西接卫、晋、郑、周,既是春秋战国时中原诸国由"阳晋之道"横渡济水,沿东岸往东北进攻齐国的要道,也是南北争战与会盟之地。
从陡岭子东山脚向东至岚峪北山西侧为四面环山的开阔盆地,城址于70年代搞大寨田时平毁,长1406米。自此向东北,由丘陵地渐渐进入中、低山,经三股峪至阳干山东侧有遗址,长4629米。岚峪北山有较完整的墙体,长110米,底宽9.5米,高3.5米,顶部半圆状;内侧设城障,坍塌房基遍地,其中有较完整者高2.5米,宽3米,内有石桌、石凳、石床等。山巅东部墙体外侧有突出部分,为烽燧遗址。再前为三股峪,这是峪深崮险,山势陡峭,下为U形山谷,巍然壮美。在峪北崮顶发现墙体外侧有多处锯齿形墙体,内墙之外又加固2米多宽的呈三角形突出的外墙,长300米,底宽9.2米,高3.1米。阳干山有五座山崮,为S形峰脊所连,在第二座崮顶上有方形古城堡,面积40米×40米,墙高1.5米,内有营房遗址;第五座崮顶有圆形城障,内径30米,南开门,南北两端有石屋相对;下行处的山膀上有较完整的并连石屋面向墙体,屋外又被石墙所围;制高点的残墙外有烽燧遗址。
石小子山
从梯子山西侧向东,再向东南,穿越石小子山寨转而东北,左经陈家峪庄右经高庄、王庄乡、双泉乡,至满井峪东山脚有遗址,长5500米。梯子山因山势陡峭,登山如登梯而名,又名刘黑七寨,海拔374米。峰顶被团城式建筑所占,内径200米,墙厚2米、高5米,垒石杂乱,为近现代重修;内有石房遗址200余间。
石小子山因西崖有挺立于云雾中的巨石似少年男子而名,海拔440米,四面绝壁,茂林遮掩。上有古城堡,城墙沿崖边围筑,面积100米×120米,东西各开一门,西门建于悬崖之上;内有较完整的石房70余间,有方有圆,顶为片石叠涩,沙土盖之。坍塌的房基内生长着碗口粗的槐、榆、柿等。自此向东北,有保存较好的城址,长900米,底宽7米,高2米,顶呈半圆形。
北傅北山
自北傅村东北山脚向东北,穿越北傅北山、陈沟湾东山、杜家庄西山、潘庄西山,左经陈沟湾村,右经陈沟、马西、杜家庄,至潘庄史元厚小学有遗址,长9500米。北傅村北山城址长300米,宽5.5米,高2.8米~3.5米。陈沟湾东山长100米,宽7米,高4米;墙内有环形山寨,寨墙长1000余米,面积300米×300米,坍塌的房址连绵500余米。其顶有完整石屋一座,当为驻军首领的指挥所;院内长满花椒、酸枣树等。崮之北为绝壁,以山代坡;在北崮顶发现"米"字形阴刻棋盘及呈"凹"字形阴刻遗址。
马山遗址
马山,又名隔马山、格马山,南北走向,海拔512米。襄公十八年(前555年),晋联军伐齐,齐大败,晋军追齐至此山口,齐大将殖绰、郭最率后卫军撤退时,太监夙沙卫欲加陷害,便杀马堵隘道,使其二人被俘。该山因此得名。
马山为道教游览胜地,也是春秋战国时的军事要地。其顶长不足500米,宽不足17米,孤悬天半,十分险绝;西北偶有两个山门,东西开;中有两个水池,系道士"凿岩蓄雨水以备饮者";清代末自北而南有灵官庙、丰施侯庙、天王殿、后土殿、碧霞元君殿等,今已成颓垣断壁。山上有车辙峰,峰下有通明洞,东西相通,长约1.5公里,崎岖难行。
西山遗址
杜家庄西山,海拔337米,恰处于马山的西北侧,地势险要,呈半岛状从齐地伸入鲁境。其上有大型古城堡,横设五道城墙:第一道建于南北悬崖间,长100米;第二道长14.6米,两墙相距146米;第三道长12.4米,与第二道相距90米;第四、五道在半岛的前沿。各道城墙的中间或一侧均有门,墙宽2.6米,高4.4米~6米;上有垛,高1米,宽1.5米,垛上还有瞭望孔;墙内附设站台墙高1.5米,供官兵往来观察敌情;墙下又依墙而建石屋,相互毗连,共计59间,保存完好。城墙之间的制高点上建独立大屋一座,当为驻军首领指挥所。
三岔沟址
从史元厚小学东行,至旋庄东山脚为谷地,无遗址,长2500米。自此东南行穿越帽山,左经牛角沟、兴隆庄、马家峪、王家窑、黄家庄,右经地楼、大东山、杨土、孙土、碾坨沟等村,至三岔沟有遗址,长20600米。其间有五段较好的城址:孙土南山长200米,宽7米~8米,高2米;帽山南长50米,宽6米,高2米;张家老庄东山长30米,宽2米,高3.5米;三岔沟北山长100米,宽5米,高2米。
泰历遗址
泰历遗址是指泰安市的泰安郊区、泰山区遗址和济南市的历城区遗址。
泰安郊区境内遗址、自西而东包括两段:西段始于莲花盆山,由此向东北经黄巢寨至五花岩山东结束,有遗址,长4000米,均处在与长清交界的峰峦上;东段始于泰山主峰东北方的黄尖山防火瞭望台,由此沿与历城的交界线东北行,到大高尖山而后东折,至与历城、章丘交界的四界首,又沿与章丘的交界线东南行,最后到与章丘、莱芜交界的蒿滩东山结束,均有断断续续的遗址。两段城址长41119米,历经120座山头。其中遗址明显者29079米,占总长度的70.7%。
泰山风光
泰山区境内城址,西起钉头崖,沿与长清交界的山脊线东北行,到牛山口又沿与历城的交界线前行,再转而东经青阳台、药乡林场北山,至黄尖山防火瞭望台结束,绝大部分无遗址,全长17100米,历经38座山头;
历城境城址,自牛山口入境,一直沿与泰山区、泰安郊区交界的山脊线东北行,至四界首出境,长38659米,历经95座山头,其中有城址者20829米,占总长度的54%。
三区境内遗址自西而东主要有黄巢寨、摩天岭等以山代城遗址、黄尖山防火瞭望台遗址、鸡窝子峰东山脚至天观顶西坡有三段城址、梯子山遗址、轿顶子、西坡遗址。
以山代城
泰安郊区西段自莲花盆至五花岩山东有遗址,其间黄巢寨最著名。寨位于道郎办事处的西北角,与长清相邻,海拔628米。黄巢因唐军郑畋等部反扑及部将朱温叛变,于金统四年(883年)率军撤离长安,当地百姓传他次年来此安营扎寨,与官兵厮杀。该寨因此被命为黄巢寨。
寨四面绝壁,西侧有双重山门,又有一线天,以山代城;北部呈半岛形悬崖,为点将台,上有擂鼓石、旗杆窝;南部有开阔缓坡,叫跑马场。山阳有李峪、赵庄,传为杀人场;山阴有石胡同、上营、下营等山村,传为官兵围寨时的驻扎地及交战场。
石胡同,又名血胡同,原名石寨城,东晋义熙二年(406年)南燕西中郎将封融奔降北魏,联络地方武装偷袭此城,杀南燕镇西大将军,使南燕举国震恐。明代曾在此置巡检司,清代尚名石寨城,后讹为石胡同。
从钉头崖沿泰山区与长清的交界线向东北,至牛山口无遗址,以山代城,长9700米。其间最为著名的是摩天岭,海拔988米。其西南为桃花峪,峪北侧有青天岭。岭与长城岭之间夹溪谷,其水分流:一绕青天岭东麓南折入桃花峪;一出青天岭西南流,经界首入北大沙河。大沙河,古称中川,又名沙沟,南朝宋大明二年(458年)北魏兵攻打清口(今东平西南),宋孝武帝派时庞、孟蚪救清口,又令青、冀二州刺史颜师伯遣参军苟思达助之,于沙沟击败北魏军。这场战争就发生在钉头崖长城内外。
从牛山口沿泰山区与历城的交界线北转东,至药乡林场北山口无遗址,仍是以山代城,长5250米。但在中途的清阳台和瓦岗寨上,发现有汉瓦当及隋唐时期的筒瓦、板瓦等残片。清阳台突出于山脊线之上,其顶圆而平坦,瓦砾遍地。瓦岗寨,山民传为隋末窦建德之女窦宪娘所建。
瞭望台址
从药乡林场北山向东再向东南行,至黄尖山防火瞭望台有遗址,长2150米。其间有两段较好的城址:林场北山长200多米,底宽19.7米,顶宽10.2米,高1.5米;瞭望台西侧长20米,高1.5米,均为花岗岩石块砌筑。泰山区城址至黄尘山防火瞭望台结束。
西坡遗址
泰安郊区的东段从黄尖山防火瞭望台开始,仍然沿与历城的交界线向东北,至天马顶西坡有遗址,长11394米。其间,鸡窝子峰东山脚至天马顶西坡有三段城址,墙体较好,多为红色花岗岩石砌筑,底宽5米,顶宽3米,高2.5米~3米。在济(南)泰(安)公路所通过的羊栏沟北大山山口两侧,有连绵不断的城址,宽10米,高5米。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于1989年在此山口立"齐鲁长城遗址"标志碑,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天马顶西坡向东北至顶之北山脚无遗址,长2600米。天马顶海拔884米,后因建环山公路,将西坡城址平毁,但尚存几个弧形断面:底宽20米,高5米,弧长30米。
梯子山址
从天马顶北山脚向东北,左经簸箕掌,右经白家庄,至梯子山西脚有遗址,长2450米。其间,白家庄西的北岭上有墙体,长125米,宽4米,高2.5米;白家庄北岭、东北岭也有墙体,长125米,宽4米,高2米~2.5米。梯子山西侧山头上有方形石屋遗址,宽3.5米,高1.2米。梯子山西侧山头上有方形石屋遗址,宽3.5米,高1.2米,并有烽燧遗址。
从梯子山西山脚向东北,至南天门北坡无遗址,长8865米。但中途的石槽西沟顶至梯子村东山腰及吕家庄西山坡至南天门西山脚,分别有250米、475米城址。梯子山峻峰奇伟,深谷环绕,以山代城,其顶松林掩映,草丛茂密;南天门海拔837米,双峰夹峡谷,极为险要,主峰上有城堡,东西宽13.5米,南北长14米,墙基高0.4米;基南有墙体,长30米,高5.1米。
轿顶遗址
从南天门北坡向北转而东,穿越大高尖山、四界首山、长城岭,左经上藕池、高葫芦峪、岳滋,右经高本、双腰子、蒿滩村,至蒿滩东山有遗址,长11810米。其间:轿顶子西坡有墙体长160米,宽5米,高2.5米~3米,前后几个山头上均有寨址围墙;大石梁至小尖南山长400米,宽5米,高3米。
历城境城址至四界首结束;郊区城址进入章丘的交界线,至蒿滩东山结束,然后进入莱芜境。
莱章遗址
莱章遗址是指莱芜市和济南章丘市境内的齐长城遗址。
莱芜境内有两条齐长城:主线由蒿滩东山入境,先后沿与章丘、博山交界线前行,至双堆山南崖出境,长56390米;复线从青石关西侧的梯子山,至东侧的炮台顶,长4350米。合计60740米,历经200座山头,其中有遗址者46885米,占总长度的77%。总长度约合60公里。
章丘境内城址,从泰安郊区、历城、章丘交界处的四界首入境,先后沿与泰安郊区、莱芜交界线前行,至霹雳尖山出境,长60040米,历经192座山头,其中有遗址者49825米,占总长度的83%。
泰山东侧的齐鲁要道关口是两国交战的必经之路,两市境内的齐长城更显重要,多交战争均于此出出进进,最著名的长勺之战、夹谷之会、艾陵之战均发生在这里。
莱芜、章丘段齐长遗址自西而东主要有长城岭遗址、天门关遗址、疙瘩岭遗址、北门关遗址、锦阳关遗址、北栾宫山遗址、九顶山遗址、瓦岗寨遗址、青石关遗址。
长城岭址
章丘城址从四界首山入境后,沿与泰安郊区交界线前行,穿越长城岭,至蒿滩东山,全长6700米。其间,岳滋与双腰子村之间的长城岭上有古建筑遗址及残碑;蒿滩之北的长城岭上有连续不断的较完整的双面墙体,长610米,宽1米,高1.5米~2米。
齐长城从蒿滩东山沿莱芜与章丘交界线向东南,经芭麻峪北山、三平山,至鸡爪东山脚有断断续续的遗址,长4625米;左经大射垛,右经芭麻峪村。其中,芭麻峪东山有规整墙体,长410米,宽4.7米,高2.5米。
三平山海拔924米,三峰突起,巍峨峻拔,山脊最窄处1米~1.5米,只有手脚并用方能通过。其上残留三五块叠起的条石,又有就势开凿的石壁墙、雉堞等,高1.5米左右,虽已苔迹斑斑,但仍可见人工劈削之痕。
鸡爪顶海拔896米,更是奇伟险峻。其巅怪岩遍布,远望似罩,又名鸡罩山。传说古时附近有个金鸡窝,每天金鸡引颈报晓,一个贪心的人欲夜盗,金鸡怒啄其目后即飞来此"罩"中匿藏,并吞掉穴居于西侧槽栏大沟内的蝎子精,为民除害,因此,至今沟内与对面山坡上均无蝎子。
天门关址
从鸡爪顶东山脚向东,左经南麦腰,右经后关、独路村,至天门关东790高地有整齐的墙体,长1825米,高2米~3米。
天门关,又称后关,位于章丘垛庄乡麦腰村与莱芜大槐树乡独路村的边界上。关设在东西两座海拔八九百米山峰中间山口处,地位险要。
关门为石发碹,门洞高3米,宽4米,进深5米,关门上方有80厘米×40厘米的"天门关"石刻扁额。关墙与西侧鸡爪顶、东侧陈草洼山的城墙相连。现在天门关西侧尚有五十多米长石砌城墙,残高2米~3米。关南首自然村名"后关",属独路行政村。此处原有唯一南北相通的羊肠小道,故村名"独路"。1960年左右,为国防工程修路时关被拆除,现为泰安至章丘公路所经。
疙瘩岭址
从790高地向北,经羊肉锅山至北山脚无遗址,长2350米。自此向北再转东,经疙瘩岭、安子山、大铜顶、小铜顶,至阎王鼻子山连接出现整齐高大的墙体,长8520米。
其中,疙瘩岭至安子山一带有墙体,长2000米,宽4米,高3米~3.5米;胡家庄北大顶子山有城堡,东西长28米,东端南北宽15米,西端宽8米,墙高1.3米;望米台北大铜顶有城堡,面积达6000平方米,双重残墙,内有石屋、水井等;大铜顶一带有墙体,长850米,宽6米,高3.7米。
从红哨子西山到胡家庄北山一带,山脊较平阔,沙土层较厚,城址底部为夯土层,宽约3米~5米,其上垒石;或在右沿用薄层灰岩砌筑单面墙,再在右侧填沙土夯实;或取沙土筑基,然后在右侧用石护坡而成。
北门关址
铜顶山与阎王鼻子之间的山口处为北门关,也叫鬼门关,是齐鲁要道之一。
北门关位于章丘垛庄乡与莱芜鹿野乡的边界上。关西有铜顶,关东有阎王鼻子,两山之间山口处即为北门关遗址。
关门为石发碹,门洞高2.5米,宽3米,进深5米,关顶有平台,台上有城墙和垛口。
关东150米阎王鼻子山坡城墙上有一便门,虽不完整,但遗址清楚,门宽5.5米,两侧石墙残高2米。阎王鼻子山下是鹿野乡毛家林村,便门内阎王鼻子山陡坡上是人工凿成的曲折的一脚盘山道,道旁石崖上尚有两处石碑座槽,可惜碑已无处寻找。据称,当年北门关不常开,城墙内外人们往来多经过这道阎王鼻子下的鬼门关,由于爬越艰难,有的甚至拽着毛驴尾巴向上攀登。
北门关东北4500米处又有一座便门。便门西800米是海拔603.2米的曹曹峪顶,东520米有胡多萝寨,城门就坐落在两山之间山垭处,门宽3米,进深5米,门两侧城墙残高2米。山垭北是章丘下秋林村,山垭南为莱芜胡多萝村,之间现有便道来往。
锦阳关址
锦阳关,位于上游乡娘娘庙村北,又名通齐关,是齐鲁南北要道上的重要关隘。
锦阳关位于文祖镇三槐树村与上游镇娘娘庙村之间的章丘、莱芜边界上。
锦阳关也叫通齐关,是齐长城上三大重要关隘之一。原为石发碹拱形门,高6米,门洞宽4米,进深8米。门上方在长2米、宽50厘米的青石上阳刻40厘米×35厘米的"锦阳关"三个大字。关上平台四周筑有垛口,平台上有关帝庙,内彩塑数尊。两扇关门为铁箍木制,用直径15厘米门杠横锁。
锦阳关既是交通要道,也是军事要寨,故在周围的险峻山峰或制高点上修筑城堡、烽燧,居高临下,扼其咽喉。其西南及西北方有三座古城堡,耸然壮美。自西而东,当跨越俏丽的四指山、胡多萝寨,即可看到抬头山城堡:筑于勺形峰巅,寨墙沿崖而建,宽1米~2米,高2米~5米;辟东西寨门,均有双重城墙加护;东门宽1.5米,墙厚1.3米,西南门在勺把把端;城内东西长70米,南北宽38米,较平坦的勺把长30米,内有多处房屋遗址。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抵御"★寇"入侵,将锦阳关一带齐长城重新加修,现在关西至大厂村北山一段有756米城墙较完整,高5米~6米,垛口、瞭望孔都较完整。关东2200米城墙保存也较好,残高2.5米。
锦阳关于1938年日寇侵华时毁于战火,关址现为莱芜至章丘公路占用,路边有章丘县立"齐长城"标志碑。
关之东700米处的山头上有烽火台遗址,俗称烟火台。山头周围有环墙遗址,东至鲁地村北,有保存较好的锦阳关东便门,为齐鲁百姓往来而设。门为石砌拱形,高2.8米,内宽2米,进深3.3米。便门两侧有城址,长1150米,西侧高1.2米,宽2米~4米;东侧高2.5米~4.2米,外墙宽0.8米,内设站台,总宽度为4.2米~6米。关之西北,章丘境内的十字岭西山有团城式城堡,内径55米,外墙高5.2米,内墙高3米,宽2.5米,站台高1米左右,台阶清晰可见;城门向东南,隐于城墙交错的拐尺门之内,高1.6米,宽1米,进深2.1米;拐尺门向南,高3.1米,宽1.3米,墙厚1米。
远望之不见其门,极为隐蔽。其城堡之西北千余米处的半岛状石灰岩险崮上也有城堡:前崖宽18米;后崖赫然突起,南北长50米,东西宽25米~30米,沿崖边筑墙,宽2米,高4米~6米;城内依墙建石屋;城无门,仅在面南的高墙上设两上瞭望孔,可观察长城内山坡上的动向;山膀上有石屋及烽燧遗址。
北栾宫山
从道士帽南山脚向北,经磨池崖至秋水峪顶无遗址,长1700米;又向北转东,经东田广至南北栾宫新村北山有遗址,长1150米,其中有双面墙体者450米,宽5.1米,高1米~2米;又东北至北栾宫西山无遗址,长1200米;又北转东,经牛排顶至上龙子路口及朱公泉南山路口有遗址,长3150米,其中有500米的墙体;又东北,左经朱公泉,右经龙子村,至九顶山无遗址,长900米。
北栾宫北山顶有圆形城堡及便门遗址等。
九顶山址
从九顶山向东南,经马头崖、考池崖、西尖山、北寨山,至莱芜称北顶子、章丘叫南顶子西坡有遗址,长10310米;其间,马头崖西北有1330米的墙体;考池崖下有双面墙体,外侧拐弯处附加半截墙体,长150米,宽4米,高3米;北寨山至北顶子有1100米的墙体,宽4米,高2米左右。
九顶山海拔834米,上有城堡,仅存几间圆形石屋,内径1.8米~2米,高1.6米;西尖山上有烽燧,内径15米×4米,墙高1.5米~2.5米,宽0.7米,上设6个瞭望孔,孔径0.28米×0.20米,北寨山上有面向黄石关口的马蹄形城堡遗址。
黄石关为峡谷口,被沙河及章丘与莱芜的普(集)雪(野)公路所占两百多米,今唯山溪潺潺流和隆起的"孟姜女坟"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霹雳尖山,海拔836米,自此向东南沿与博山的交界线经摩去山至双堆山南崖有遗址,长3050米,左经夹山村、龙堂,右经卧铺、逯家岭。莱芜境主线城址至此结束。
从顶子西坡向东北,经顶子、瓦岗寨、王大安山,至两市与博山交界的霹雳尖山无遗址,长3540米,左经白秋,右经法山。章丘境内城址至此结束。
3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