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对比则差距更大。
另一个有意思的是,A6300+85/1.8,跟A7M2+85/1.8锐度又差不多,虽然拍摄距离会有不同,但画面中主体占画面比例是差不多的。
原因无它,FE 85/1.8锐度太强,在APS-C边缘处的成像非常锐。而50/1.8全开是崩的,但在全画幅上又还好。
同样400*400的画面,全画幅利用到的像场要大于半画幅,成像的大小不一样,自然是成像大的那个可以获得更多细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支镜头,在全画幅上要锐于半画幅。
反过来,如果成像一样大,即全画幅开启了裁剪模式,那么全画幅上的采样像素远远少于半画幅,自然采样像素更高的,细节更好。
还有一个,就是等效光圈了。光圈的定义式,焦距比通光孔径,即50mm镜头,通光孔径25mm,则为F2。100mm f2就是通光孔径50mm了。
拿FE 50/1.8和E50/1.8 OSS举个例子吧,都是50/1.8,通光孔径都是一样的,但成像像场不一样,像场大的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细节。假设FE 50/1.8能装个减焦镜,能把全画幅的像场浓缩到半画幅,也就是更聚集一些,亮度会变高,这时候相机会检测到50/1.2的光圈值。这就是为什么全画幅镜头的素质远远高于半画幅镜头了。
半画幅专用镜头的话,意味着不能使用减焦镜了,相当于比全画幅镜头少获取了一部分光线信息,一方面视角窄了,另一方面实际落到传感器的光线也是少了,等效全画幅等视角的镜头就相当于光圈缩水了,于是就有等效F2.7了。只是等效,并不是说镜头物理规格就变了。
所以等效光圈的理论就是,半画幅使用50/1.8的镜头,跟全画幅使用75/2.7的镜头,几乎就是一样的,视角一样,虚化一样,信噪比一样,连衍射都是一样的。半画幅的f1.8物理上就是全画幅的f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