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大学城》 指导老师:李小舟 作品简介: 中国的高校扩招举措已进行了有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各高校的基础设施如教学楼、校舍等已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学生数量,于是各高校便在城市周边相对偏远的地方纷纷建起了新校区,以满足不断壮大的扩招大军。 这组作品拍摄了“大学城”这一高校景观,图像风格比较接近当下所定位的“景观摄影”的范畴,因此拍摄内容主要以场景为主,偶尔搭配以个别人物凸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拍摄过程中我尽量避免个人的评价与立场的体现,尽可能的冷静中立的态度去观察与拍摄,其目的在于把思考的权利留给观者,避免强个人意图强加在视觉呈现当中。在拍摄的过程中,使用潘福来617中画幅相机大视角、宽画幅这些特性更好的突出这组图像中新校区的“空”和“大”的特点。 评论: 潘科(著名摄影家,摄影评论家) 执著地关注日益庞大的大学,用平和的影像探寻着空空如也的人类灵魂的圣殿,温和地拷问着繁荣昌盛背后的苍白。 蔡萌(雅昌摄影网艺术总监) 徐慧芳的《大学城》以景观摄影的方式对其熟悉的生活环境进行冷静的反思与观察,进而折射出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不断陷入规模化、产业化以及空洞化的批评与质疑。关键在于,这种批评与质疑来自一名“90后”青年艺术家。 海杰(著名策展人、影像批评家、专栏作家) 摄影的批判行为在资本逻辑下很容易变成甜品,所谓的“景观摄影”近年来也成了摄影竞技,追求大视角、荒诞感,刻意和对象保持很远的距离,体量上尽量与安德烈亚斯-古斯基的神话看齐,这本身也成为了资本的一部分。而徐慧芳针对“大学城”这样一个权力化的奇观运动进行扫描:空阔的校园里,遍地红色横幅,却空无一人;校园外,开发的痕迹犹在,只是荒草萋萋;辽阔的体育场更像一只巨兽……这些景象,总体看起来格外空旷死寂。这种问题意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正视。
复制链接
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