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欧剧变到苏联解体,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到卢旺达大屠杀,再到海湾战争和巴尔干战争,美国摄影师彼得·特恩利(Peter Turnley)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在过去的30年间深入到90多个国家,用图片记录下人类历史的每一个脚印。 特恩利的摄影之路始于童年一次受伤。在医院养伤期间,他无意间翻看了一本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摄影集,自此对摄影一见钟情。1975年,特恩利来到巴黎。他边在一家为布列松洗印照片的工作室打工,边像布列松一样,游走于巴黎的大街小巷,用相机拍下他对这座城市的爱。 踏入摄影界40年后,特恩利将在巴黎的阿加特·盖拉德画廊(La Galerie Agathe Gaillard)举办个人摄影回顾展——“人类境况”。展出照片以反映国际冲突和难民危机为主,同时还选取了特恩利早期一些反映美国工人阶级生活和在巴黎生活期间的作品。 特恩利在采访中还提到,日新月异的科技为摄影业带来巨大进步。相机性能的提高,使得摄影师能够在低光环境下不使用三脚架而拍出清晰的照片。特恩利热衷于去挖掘巴黎的夜生活,探索感光越来越灵敏的数码相机。 与拍摄重大事件相比,记录人们的平凡生活对特恩利来说同等重要。他十分欣赏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和法国摄影家爱德华•布巴(Edward Boubat),但他说,他从来不把自己看作是卡帕一样的战地记者,亦非后者一样的摄影师,他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生活的记者”。
复制链接
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