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佳能、索尼、尼康的都不错。如果是一般的摄影需要,什么手动、长焦也没太大的用处。下面是一些个人的建议
不要迷信所谓品牌理论
现在的消费者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谈到数码相机就和谈论一般家用小电器或手机那般轻松和随意。因为目前市场上的数码相机品牌不仅丰富,而且各类DC机型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尽管现在许多人都拥有有数码相机,但更多的消费者却不知道如何真正的挑选数码相机。这并不奇怪,因为"像素"和"数码变焦"这类词汇已经让数码相机变得和个人电脑一样让人无所适从。厂商的广告,商家的吹嘘,媒体的误导,这一切让普通消费者对数码相机的购买因素的把握变得扑朔迷离。
为了真正的让广大消费者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 数码相机机型,笔者特地根据自己多年的市场经验,以及自身和帮朋友购买数码相机的经历,真正的帮助大家来选择一款最能体现所购买产品用途和用处的数码相机机型。虽然数码相机只是一种电子产品,但如何正确的挑选,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件比较犯难的事情。所以在购买前,看看我们为大家准备的DC实用购买指南也是一种不错的参考方式。
现在的消费者消费理念越来越成熟,也更加注重品牌的效应。因此在选择数码相机时,也难免受到了品牌因素的干扰。实际上现在市场上的品牌基本都是以日系机型为主,他们很多配件和生产技术不仅及其相似,甚至还是可以通用的。因此在决定购买时,我们一定要看到品牌下数码相机机型的价格表现。如果是相同性能指标的机型,那么佳能尼康和索尼品牌的DC价格就会要高一些,因为这中间包含了品牌的价格因素以及较大投入的广告费用。
而作为非一线厂商的富士,以及卡西欧、理光、柯达和三星。相比之下他们旗下的产品性价比可能会更高。至于技术差异,自然是存在的,但不会有太大悬殊,这一点请大家要注意了。而作为不同档次的机型。比如2500元以下的佳能尼康品牌的数码相机机型和3000元以上的富士、柯达相机相比,自然是价格高的机型技术性能表现要更好。一分钱一分货,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还没有哪个厂商敢维持一个不变而高高在上的价格。
总之,大家在选购数码相机时,虽然要做到注意品牌的影响,但同时也不要一味迷信品牌的价值。
比如索尼的H2和H5的长焦数码相机,笔者帮朋友买时,试拍的感觉就不怎么好,样片更是不敢恭维。所以退而求其次还是在佳能的S2IS和S3IS长焦机型上挑了一款。开始朋友还不太满意,认为索尼的品牌应该是很不错的。但实际让笔者分析对比后,他才真正的领悟到什么才是购买数码相机的真正目的。取景花花绿绿,成像色彩还原不真实。那相机到底是个摆设还是照相的工具。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好。
所以在选择数码相机时,一定不要迷信所谓品牌理论。当然,以笔者的经验来看,佳能、尼康、奥林巴斯等一线大品牌相对来说质量会比较过硬,拍摄效果也相对较好,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挑选大品牌的数码相机会比较让人放心。而对于二线厂商,比如柯达,富士,他们的DC机器色彩表现不错,鲜艳而丰富,毕竟是做冲印设备的厂商,所以色彩表现方面可能会比其他品牌更出色。
别迷信全金属机身
现在的时尚数码相机除了轻薄和另类外观以外,全金属机身也成了当前一个重要卖点。说实话,笔者以前用了很多普通光学相机和数码相机,从来没有发现工程塑料做的机身会有何安全问题。不过自从帮朋友选购了几次数码相机以后,笔者逐渐开始被商家们的说词给打动。有了这个金属机身外壳,不仅手感清凉重甸了不少,而且安全感觉系数似乎也同时大增了。
其实经过实际使用以后,笔者发现这样的机身外壳除了散热会好一点外,其他的用处似乎不像厂家和商家吹得那么神乎其神的。虽然金属的确比塑料机身外壳更耐磨,但实际上明亮的金属被磨花以后,一样的难看。你说结实吧,到也结实,可实际上DC中脆弱需要保护的是机身内部器件和镜头,如果摔了以后,金属外壳的DC一样没戏。而且购买价格倒高了不少。更气人的是,有的机身金属外壳部件仅仅是面板那一点而已,这样的数码相机配备的金属外壳实用性并不高。如果真要谈及比安全性的话,中高端单反数码相机采用的镁铝合金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既耐磨又轻巧。
外形不一定强超薄
轻薄DC的外形应该是一种流行趋势。比如最为极端的索尼T7,就完全是一个轻薄理念的产物。虽然轻薄给人带来不少美观和使用心理上的愉悦感,但实际DC外观如果做得太轻薄了,怎样防止手汗造成的滑溜都成了一个问题。太轻薄的机身同时带来拍摄的不够稳定性,而且因为轻薄,相机内部的元件就做得比较集中,损坏一个元件恐怕就要更换整块电路板。而且这种轻薄数码相机的抗震性不好,稍稍有点跌落发生,机器就发生了故障。至于轻薄DC的方便携带性,笔者倒认为一般消费级DC都比较易于携带。
配置指标不一定要太高
CCD和光学变焦是每部数码相机的一个硬指标,这就好像买车的用户一样,排量多大?最高速度有多大?这些都是最为值得关注之处,也最容易被忽视甚至是被人忽悠。
像素是衡量一部相数码机所能达到的最大分辨率。但是画面质量同时还必须要看数码相机图像传感器(CCD)的大小。传感器必须大到能够接收许多新数码相机所宣称的高像素数,要不然每个像素就不能承载足够多的颜色信息。在许多中低价相机中,制造商提高了像素指标但是却没有增加传感器大小,增加传感器大小将导致昂贵的支出。这些相机仅仅是压缩了每个像素,这样的相机与传感器同样大但是像素低的相机相比画质不会提升。在挑选像素不同的类似数码相机时,要问一下高像素的数码相机是否真的比低像素相机有一个更大的传感器就变得更为重要。
实际上,如果是1/1.8英寸700万像素的CCD配置的相机,比同样700万像素的1/2.5英寸CCD配置的相机色彩还原以及低光下的表现会更好。对于市场上某些1/1.8英寸CCD配置的 数码相机有千万像素的指标,就目前来说,更高的像素主要在编辑图像和打印大尺寸照片时有用,大多数普通用户很少会进行这两项应用。我们很难相信普通DC0的照片能有千万像素的打印放大效果。如果真能这样,那么市场上600万,800万像素数码单反相机岂不都只能退休停产了?
另外,消费者在购买数码相机时真正需要关注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光学变焦功能,即镜头为拍摄一个画面所移动的物理距离。大多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平均为3倍,这对于普通用户刚好够用。"数码变焦"指的是对光学镜头已经捕捉到的画面的一部分予以放大,这通常会降低图像质量。
为了蒙蔽消费者,数码相机厂商在广告中常常宣传相机的整体变焦--即数码变焦倍数(常常大于光学变焦倍数)乘以光学变焦倍数。比如,一个拥有3倍光学变焦和4倍数码变焦的相机在广告中可能就会被宣传为12倍的整体变焦,这是一种误导。当购买数码相机时,要看仔细,不要管数码变焦的大小,在后期软件中,要数码放大是很容易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数码相机的启动时间,即从按下"开机"到做好拍摄准备的时间,这对于抓拍也很重要。高性能相机的启动时间不超过一秒;一些相机甚至能在半秒钟内启动。同样,该指标也被淹没在浩瀚的相机数据中,但是花点时间寻找这项数据以及在商店里面测试以获得真实地感觉还是值得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像机防抖功能,一般来说DC都是手持拍摄,所以免不了会有抖动的影响,通常为了避免抖动,我们采取调高相机ISO的做法,但这样以来,画面效果就会下降不少,因此选择配有光学防抖的DC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相对于光学防抖功能来说,现在市面上还有自然防抖,电子防抖等等。这类防抖功能的效果都不及光学防抖,所以尽可能购买配置了光学防抖的DC,特别是针对4倍以上变焦的相机来说。
掌握相机的分类
当前的数码相机产品可以在大体上分为三类:口袋便携型、傻瓜型和高端消费型。借助于科技的进步,口袋型相机将高品质照片和微小的体积极佳地结合在一起--这对于像偶尔使用相机的人来说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很多人可不想为了拍到好的照片无论走到哪里都拿著一个笨重的相机。而傻瓜自动型数码相机更适合那些不介意携带相机套或者喜欢踏实手感和低价的人使用。这些数码相机的功能已被预先配置好,其中一些功能在口袋型相机上可能不常见。像索尼的S系列,尼康的L系列,佳能A系列低端型号都属于这类机型。
高端消费级相机体积较大,价格较高,主要使用者是摄影爱好者,他们看中的是各种手工设置和选项。但是相机厂商的营销工作做的很好,它们让希望将摄影技术提高一个层次的普通摄影者感觉这种相机并没有那么深不可测。比如富士的S9600,松下FZ50,索尼的R1都属于这类 数码相机。
除了档次上的分类,还有一个分类就是功能的分类,比如长焦相机,比如广角相机,比如广角长焦兼有的相机。这些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自身的用途来选择。如果不计较体积的话,索尼R1和松下FZ30表现是让人满意的,一个拥有更广的广角,一个则拥有独到的长焦技术。但这类机型体积不小,价格也不低。因此如果不是摄影爱好者的话,相信对于这类DC的购买兴趣不会太大。
普通的家庭用户,更看中数码相机的实用性,所以像以上提到的各大品牌的低端入门数码相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有一定拍摄目的消费者,笔者还是建议选择一些有更广泛用途的DC机型更好。比如长焦和广角,或者干脆广角长焦功能都俱备,这样在任何环境下的拍摄就不会显得那么力不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