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注亮部可以得到额外的宽容度?

学院 合作2007-12-12

关注亮部,应对高反差——为什么关注亮部可以得到额外宽容度?

  尽管数码相机有不少于10级的宽容度,但是这种宽容度应对高反差场景还是远远不不够。在胶片摄影中,主张按画面中灰值曝光,以使曲线的趾部和肩部尽可能覆盖画面的高光和暗部层次。胶片的暗部层次一旦冲洗出来以后即定形了,不能再增加层次。原先存在于暗部的大量细节,因为没有足够的曝光量使之达到显影的程度,在定影漂白中被永远褪去。然而存在于数码相机影像中同样的暗部层次不会褪去,依然存在,可以在后期通过调节再现出来。数码的这个优势改变了我们长期形成的曝光、测光、对曲线落点判断的运用习惯。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曝光思维和新的拍摄方式。

  对高反差,过去我们只能够依靠按高光曝光损失暗部、按暗部曝光损失亮部的办法拍摄。如果强调直线部分,只好两头都损失。由于数码的影像信息保留的特点和后期丰富的制作手段,对于高反差画面可以提高落点,利用曲线中直线段接近肩部的区域,按亮部曝光保留亮部的更多的层次,而暗部的层次在后期来调整再现,从而解决了高反差的大部分问题。为什么要按亮部曝光而不是暗部?如果是按照暗部曝光,高光处落在曲线亮部的宽容度之外将会变成一片苍白,读取数据RGB全部都是255,CMYK则全部都为0。数码后期对全部都为0的全白区无能为力,而对暗部没有显现,但确实存在的层次,有惊人的再现能力。


图3-46


图3-47

  按照中灰值来曝光,只能够保证数码相机的正常的实际宽容度(图3-46)。按照高光曝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向右曝光”,加上后期调整,可以大大地扩展有效宽容度,使宽容度能够由原来的大约10级扩展到14级到15级(图3-47)。数码的宽容度到底有多大是一个正在探讨的问题,厂家不提供数码宽容度的指标。对宽容度的测算,只能通过实际拍摄、实验获得。国外的专家测算出宽容度为11.2级,我赞同国外专家的测算。根据我拍摄的结果应该不小于10级,基本接近11、12级,与国外专家的结果基本相符。如果通过后期调整再提亮暗部,实际得到的宽容度至少可达到12~13级。假如采取按亮部曝光更多地记录高光层次,结合在后期提亮暗部的方法,宽容度可以提高到14~15级。这是经过多次实验证明过的,真是令人惊奇和兴奋。常听人说数码宽容度小于胶片,但实验的结果显示数码宽容度大于胶片。当然前提是优秀的前期拍摄和到位的后期制作。我们来看看实际拍摄的照片。


图3-48

  图3-48是一张用反转拍摄的照片,直接对着太阳,反差极大。暗部的层次依稀可见,但是画面中最明亮的部位,太阳及其周围的曝光过度了。树干成了剪影,对反差这么大的场景,胶片的表现应该说明相当不错的。


图3-49

  图3-49是数码原片。同样的场景用数码拍摄,对太阳周边的高光测光、按照亮部曝光。照片拍出来以后,原片的太阳过曝处比胶片小得多。太阳的光芒线显现,太阳周围的层次均有记录,但是原片看上去整体很昏暗,蓝天、远山、树叶呈现一片深灰黑色,基本上没有颜色,谁看了都会说这是一张废片。图3-50是用图3-49数码原片调整后的效果,太阳的光芒仍然存在,天空、远山色彩的层次都再现出来。由于使用了低感光度拍摄,调整以后照片上依然没有噪点。最令人惊异的是太阳下的树干,暗部仍然有层次。树干与太阳的EV值级差达到15级。为了画面的真实感,树干的层次不必显现过度,但它确实存在。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评论(0)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