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英寸大底还有啥? 2022手机影像盘点

手机 窦瑞冬原创2023-01-28

  2022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身边的人好像都很忙,忙着拍照,排着队,拍完还要给人家看一下……既然总有人说手机的拍照功能再好,日常也只是用来扫码,那么同理可证,扫码也就约等于拍照,只是效果的好坏不取决于摄像头的品质,也不看传感器底子的大小,而是由网络好坏决定。速度决定一切,谁能潇洒的一拍就走,谁就是被众人羡慕的仔。

  2023年初,我们已经不用“扫码”了,那我们就正经聊聊手机摄影的事,看看2022年那些以拍照功能作为主打的手机们到底都干了啥,盘点一下2022年手机影像的技术现状。


·一英寸大底:压死了谁?

  “底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不知是谁最先说的,但一定是站在“大底优势”制高点上的人推广起来的。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把传感器的底子做大,这复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但底子大了就一定好吗?我们暂且不说大底+长焦等于惊人的体积,就说此前有手机采用了超大尺寸的传感器,出片效果却特别的一般。这么看,大底也只能是锦上添花的事。


  准确的说,2022年发布的采用一英寸传感器的手机一共4款,先后次序分别是小米12S Ultra、vivo X90 Pro+、vivo X90 Pro和小米13 Pro。这4款机型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索尼IMX989传感器,近摄背景虚化很能体现出一英寸传感器的差异。但一英寸传感器并没有体现出压倒性的领先优势。毕竟“底大一级压死人”的一级,通常指的是相机上半幅与全幅的差异,后者的传感器面积较前者直接翻倍。而此前手机传感器的尺寸就已经逐步贴近一英寸,这个效果差异就并没有那么明显。另外,手机成像对算法的依赖度更高,算法没有质的提升,效果也不会有很大的提升。你要问一英寸传感器是不是好?确实是好,但好的并不多。未来,主打影像功能的手机继续推广一英寸传感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很得用户心的事情。从目前产品形态上看,在一英寸传感器的面积基础上继续加大,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是这种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正比?用户是否会继续买账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未来手机上的一英寸传感器依旧还是移动影像天花板级的存在,并且是少数的存在。大多数影像手机并不会跟进,而是在原先传感器规格上小幅升级,寻求性能与价格更好的平衡。


·潜望长焦到底重不重要?

  厂商:根据我们调查,消费者日常使用率最低的一颗镜头就是长焦,增加一颗潜望长焦头呢,会很侵占手机内部空间,我们把潜望长焦换成焦距没有那么长的传统长焦头,机身内部省出来的空间让给电池,大家岂不是更开心。

  摄影爱好者:手机上的长焦头是最能提升拍摄效果的一颗镜头,尤其是潜望长焦镜头,这个效果是纯光学的,是算法和后期都无法替代的。如果你主打影像,岂能没有潜望长焦?影像手机都不用潜望,你还能给谁用?

  普通消费者:潜望镜头是什么?让我看看,哎呦,这里还能变呢?你这手机不错,就是有点沉。做轻一点,我肯定买。

  以上这3种观点其实都没错,只是站在不同立场得出的不同结论。厂商为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着想,去掉了使用率很低的潜望镜头,加大电池容量提升续航;普通消费者则认为,潜望长焦镜头挺好的,但就是手机绝不能太沉。而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则认为,潜望镜头必须加,而且要大加特加。厂商在面对这两种并不相同的群体时如何规划产品呢?vivo在自家影像手机产品线就规划出带有潜望镜头的X90 Pro+和不带潜望镜头的X90 Pro。小米13 Pro虽然没有采用潜望长焦镜头,却带来一颗有微距功能的3.2X长焦镜头,一举将大家的关注度从长焦镜头的“长”,转变到长焦微距镜头的“近”。这两种做法都很聪明,也满足了相应用户的需求。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潜望长焦镜头到底重要不重要?答案是肯定的,但并不是对谁都重要。准确的说,是对大部分人都不太重要,只对很少一部分热衷手机摄影或是对长焦视角有需求的人群才重要。因此,潜望长焦镜头注定不会成为大部分手机的标配,只有在少数主打影像的手机上才会见到。


没有采用潜望长焦镜头的vivo X90 Pro 与 采用潜望长焦镜头的vivo X90 Pro+

·视频功能很花哨,但是……

  你发现没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人,手机上的视频拍摄功能重要不重要?答案大概率都会是非常重要。毕竟如果现在一台手机拍不了视频,一定会被当成有故障。但你在手机新品发布会上却很少见到厂商提到手机视频功能的重大提升。如果视频方面有值得一说的部分,这部分通常也会被Vlog功能占据。例如现在见长于Vlog功能研发的vivo S系列机型和荣耀数字系列机型, 都在逐代升级Vlog拍摄的各种新玩法。有的提供了方便的后期剪辑方法,有的提供了一键Vlog功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简化Vlog的拍摄与后期过程。这些功能开发的出发点很好,但这里存在一个小悖论,那就是如果对视频拍摄和后期“一窍不通”的用户,很难突发奇想要去拍一个Vlog;但凡想要好好拍Vlog的人,多少学一点视频软件后期其实并不难。而且软件的通用性比手机的通用性要好得多,熟练掌握了一个视频后期软件,在各种手机上都能剪辑。但如果只熟练掌握了一款手机上的某一个功能,在更换手机时就会面临一定的尴尬。所以这些功能在日常使用的人并不多。至于手机的视频功能专业化程度怎么样?其实从参数上看已经非常不错了,8K 30p有了,8K HDR有了,4K120fps也有了,甚至还有4K 60p的LOG视频也出现了,但这些高端规格,在新鲜劲过后,可能只被极少数人使用。大部分人感受不出8K甚至4K在手机上的优势,多数情况下为了更快速传输分享反而更乐于拍摄1080p的格式。在受众面更广的竖屏视频平台,对4K分辨率的支持积极性也一般。所以纵使手机上了一些专业的视频功能,可能也只是写在参数表中的优势项罢了。


荣耀70 Pro主角模式功能


vivo S16 Pro 微电影功能

·有关机内算法的若干事

  在拍摄层面,手机与相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有人会说是传感器的面积,其实根本的不同是对照片的处理方式。相机拍照片并不是一丁点都不进行处理,JPEG格式照片本身就经过了相机风格化调校处理,但原则上还是追求还原。手机拍照的目的与相机有很大的不同,直出效果好看成为评判手机拍照能力的近乎唯一的标准。于是,各种算法公司与手机厂通过多年积累使出浑身解数,一顿操作猛如虎,出片效果各不同。像极了美术班的学生作业,同样的模特,不同人画出来有那么点像,但又不那么像。自成一派的确可以称之为风格,在众多手机品牌中,苹果的风格应该说是最不明显的,没什么特色,甚至没那么美。但有趣的是,我们在以往人像拍摄过程中,有不止一位模特告诉我们,她们更喜欢苹果的效果,与品牌无关。这的确存在审美的差异,或许还有其他什么因素作为评判的标准吧。


华为Mate 50 Pro变焦效果 

  2022年在机内算法方面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机型有3款,首先要说的是华为Mate50 Pro上的计算光学,尽管这代机型升级的重点反而是在可变光圈、长焦微距、北斗卫星通讯等硬件层面,但它在机内影像算法方面的表现仍旧可以傲视行业。采用3.5X的光学镜头拍摄10X长焦照片,通过计算还原的效果还是让人惊呼神奇。第二款是vivo X90系列蔡司人像效果,通过各种背景虚化与光斑效果,树立了人像照片的风格化。在人像美肤的这件事上,vivo的确也很努力,最美人像可以说是vivo的一个标签。第三款是小米12S Ultra,引入非常有特色的徕卡影调,让好照片的评判标准不仅仅是“美”一个维度。通过摄影师思维,有时影像的高光释放,有时又让暗部更暗。这在以往手机影像算法方面是行不通和不被公众认可的,小米12S Ultra的成功,贴合了摄影人群的影像审美标准,这不可不说是一次蜕变。


vivo X90人像样片

  但是,没错,我要说“但是”了。但是大众对手机的机内算法持什么态度呢?应该说,结论是分化的。不同人群对手机机内算法的态度不一。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有一部分人像模特,她们明确表示更喜欢iPhone的拍摄效果,而这种喜欢与品牌价值无关,与照片自身的美丑无关,更多是来自对忠实还原的喜爱。她们不喜欢手机“私自”给自己P图,每个模特对自己人像的后期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法则,通过这套后期流程制作出来的图片才是她们在网络世界的面貌。因此,任何自作主张的机内美化修图都是“负优化”,忠实再现才是最好的。更大一部分人群对手机机内算法的态度是拥抱的,他们乐于看到手机聪明的修图,享受经过短暂等待得到的比现实更美好的图片。这个效果已经比预期来的更好,比自己用相机拍下来再在电脑上后期一通来的也更好。当手机的机内影像处理效果可以做到在美学上征服,在技术上碾压的时候,大众没有理由对“忠实还原”表现出更多的爱。然而,更大一部分人群,对手机拍照这件事本身就没表现出过关注。他们用手机拍照只是在不得已时拍个合影,翻拍文档身份证,或者拍拍板书用作速记,只要手机的对焦正常、可以大致拍清楚、曝光基本正常就是一张满意的照片了。

·后记

  站在手机行业的高度回看2022年,依旧是带给人众多惊喜的一年。在这一年,除苹果外的各主品牌都推出了折叠屏手机产品,折叠屏技术日趋成熟,市场也分化出了不同用途的折叠屏手机;快充技术突破了200瓦大关,一不留神就把手机充满了,已经成为了现实;高刷新率屏幕日趋普及,千元机也可以拥有120Hz的顺滑体验;屏下摄像头技术也日趋完美,隐形的同时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一英寸大底CMOS初露锋芒,在手机机身没有明显增厚的情况下获得了广泛认可;华为与小米的长焦微距功能,为长焦镜头的升级开辟出新的赛道;哈苏、蔡司、徕卡等影像大厂,发展出了各自与国产手机厂商合作的特色……但从影像的角度看,2022全年只有一英寸传感器让人激动一下,即使再有自研芯片提升处理速度,升级自研算法等等,也只是在原先基础上做出的提升。2023年手机影像还会迎来怎样的进化?


小米13 Pro大师水印效果


vivo X90蔡司耀斑人像效果


徕卡经典影调 与 徕卡生动影调


vivo鲜明色彩 与 蔡司自然色彩2.0

  手机影像发展已经来到一个路口,硬件进化的步调日趋放缓,想跟随硬件迭代升级做出让人惊喜的产品已经非常困难。一些厂商开始将研发角度,调整转向用户体验。不以参数进化为出发点,而是从使用者需求出发,以使用者的感受作为评判标准。于是有了可以自选的色彩风格,有了提升作品格调的相框和水印,有了还原梦境的人像耀斑。原先完全用数字解读的数码影像,开始从使用者的角度切入,一幅在曲线上并不完美的影像,却迸发出人性的光辉。评判一张照片的标准也不再是通过函数和数学,能打动人、有生命力,让影像得以升华。如何提升照片的主观价值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未来的好照片,与原先的好照片可能不是同一种“好”,但一定更值得期待。


最新评论(5)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5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