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泰国曼谷中国当代摄影邀请展

影像 谭佩里原创2020-08-17

策展人:周琳婕

艺术家:阿斗、黄晓亮、张巍、杜艳芳、孙彦初、张兰坡、何博、杨达

展览时间:2020.8.22—2020.10.25

展览开幕:2020.8.22 19:00

展览地址:泰国曼谷Subhashok The Arts Centre


主办机构:Subhashok The Arts Centre

支持机构:骆伯年艺术基金会、Permajet艺术纸、谢画廊、L.A.P.画廊、泰国曼谷摄影节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当世界坚定地迈入被称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时,我们看到了真理价值之间的激烈竞争。真理在表层和最深层之间来回摇摆。我们被所谓的“经验”左右, 甚至一些刻板印象或者成见代替我们自己的感受。但是,当事情变得复杂时,我们不得不更加专注于我们所做出的判断。自1990年代以来,表面文化成为了主流并且一直在延续。人们希望看到所有的一切,曝光便成为了资本。由于娱乐,新闻和其他社交干扰形式的表面文化的轰炸,我们的大脑变得过分饱和,而随着这个现象的出现而导致的后果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我们被迫向内看,试图揭示更深刻的现实。

  西方文化自柏拉图时代以来就受到普遍性与深度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如今,我们正生活在历史上这个独一的时刻,世界被这些西方哲学意识形态下所产生的模型所联合,我们看到真理与现实的战斗正在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知识的简单获得使得真相成为了可争论性的话题,区域性的问题已扩大到具有全球性后果。在2020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复杂的审视自己的审判。


  在本次集体展览中,我们正凝视着这8位中国摄影师的镜头:阿斗,孙彦初,黄晓亮,杜艳芳,杨达,张巍,何博,张兰坡,他们每个人都在探索实相的形式。这次群展艺术家的作品分为两组,以解释和展示存在的不同视角。存在的一般性质与“事物的状态”或“事物的外观”有关。第一展区展出阿斗,孙彦初,黄晓亮,杜艳芳这四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观察来展示艺术家的生活,展现出沉稳而怀旧的叙事。存在的深层本质与“事物应该如何”有关。 第二展区中的艺术品回顾了我们如何通过对事物观念的分析来研究它。


  当我们经常尝试描述事物的状态时,我们经常以过去的形式来看待现实。在看杜艳芳和她的2013系列作品《故国梦重归》时,作品分为两部分:在画在宣纸上的人物形象,以及来自艺术家的家乡照片。杜艳芳进入美术学院学习多年绘画,临近毕业设计的契机让她回到家乡,涌现的许多美好回忆让她怀念不已。自她开始创作以来,她一直想表达这种情感,一种失去的记忆感觉,而这只存在于她的脑海中。艺术家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真挚的回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我们的变化,回首过去,我们的回忆还有多少是真实的。于是她拍摄了故乡既有的场景,也当场找来故乡留守儿童摆拍出她童年生活的样子,再根据对于童年的回忆幻想画了下来,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以完整的表达她对家乡和童年的难忘的作品。“事物现在的状态”或“事物以前的状态”成为一个最终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的真相,而不再是现实的一部分。


  说到孙彦初具有实验性质的显影绘系列作品时,我们看到的作品创造了一个在真相之外的故事或事物,一个与原始背景截然不同的影像集合。他使用显影液和定影液作为 “墨水”,在相纸上创建艺术品。他所创作的作品与中国书画中自然流动的表现主义风格极为相似。在暗房创作时,他需要大致确定轨迹,之后需要迅速的将透明的显影液画在相纸上,再开启照明灯控制曝光,将相纸迅速显影、定影,这些画面被一层层覆盖,看起来就像是水墨画一样,但是创作的方法以及过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所创造出来的影像并不是超写实的,它们倾向于接近真实对象,尽管突破了传统的形式和媒介,这些作品仍然忠实于中国艺术中的精髓-写意精神,也符合中国笔墨语言的精神内涵,尽管运用了西方模式的艺术方式,但很明显的可以感受出艺术家深受中国传统书画熏陶的美感。


  黄晓亮的四季系列是将阴影与层次,轮廓和剪裁相“集合”的反映过去时光的作品,艺术家从童年时代的手影游戏中汲取了灵感,运用自己的理解重构了记忆中的各个季节,这一次展出的是他四季中的“无尽夏”系列。艺术家是一个沉浸在回忆中的创造者,所有这些过去的回忆都沉寂在他的脑海里逐渐发酵,最终成为对这些阴影的再创造,他的作品充满了朦胧诗意,当你在看他的作品时,一切像是在梦境之中,作品成灰色调,看起来像电影中的定格动画,唤起观者的模糊记忆,这些小插图展示了一个秘密的观察点,仿佛观者透过暗窗望向另一个世界。这些影像作品具有童趣般的新鲜感,同时也让人感觉时间的飞逝,由孩童成长为一个新的复杂时代的成年人,之后我们开始追逐的世界成为我们理想里的一部分,孩童时期的现实生活是在简单日子里所迷恋的简单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忘记了这样简单的生活,直到我们再次被生活中的简单事物所吸引,并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究竟哪一个才是幻觉,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世界?


  艺术家阿斗的“何地,何物,何时”系列是一个有形和无形之间的流动平衡,一个从未改变过的周期的黑白系列。这些作品植根于它们的表面的显现,它们看起里既轻又重,似乎在寻求某种秩序,它们的混乱似乎相互交融,却也相互斗争,在碰撞中诞生了新的秩序和新的生命。当我们谈论真理时,通常在如何构造上有所争论,我们可能会在关于如何感知我们所认知的以及我们的感知是否已置于我们之上的辩论中找到自我。我们可能会思考如何根据我们的经验以及结果的好坏来进行推理。这些疑问向外发展,并构成了我们所认知的现实的框架。在围绕我们所关注的一般模式上所构建的现实看起来似乎是十分清晰的,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这些模式是不断在变化着的,混乱的状态是相互交织的。新的事物被创造出新的历史,新的可能性。阿斗的作品试图在秩序,逻辑又或是语言融入进来之前寻求构筑真理和现实的抽象形式。

  而当哲学开始推动我们对真理的理解时,我们便渴望了解更深层的真理,最初被认定为真理的,现在重新评估以证明它的真实性。于是当我们更深刻地思考时,真理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在这次群展中,张巍选择通过视觉的拼贴来尝试进行身份,消费主义和生产的重建。从2007年起他拍摄收集了数百人的面部照片,并将这些人物的五官拆分成小部件,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成名人头像,既是真实的又是虚构的。艺术家对这些虚拟合成的人并没有意识形态的评价,他们变成了只是被构建的符号。政治文化意味着已经在这种并置中消解了,艺术家更想表达的是对个体身份和价值的追问。这些“变异”的肖像不再是它本身主体所承载的“精神” 载体,而是被“物化”的具象,肉眼所见的并不一定是真相,而这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现象,身份感的判断标准是由大众传媒来制定的,人的自我价值是通过和艺人、领袖和英雄相比较来衡量的,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是一个消费驱动的社会。艺术家同时也引发了观者的深思,那么在这样一个消费驱动的社会中,我们所认定的价值观以及我们所扮演的角色还是那么重要吗?


  摄影师何博的“从此没人和你说话“系列涉及恐怖袭击以及暴力事件,这些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肖像,莫尔斯电码和音频。他使用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1911)的方法(高尔顿致力于“复合肖像”的研究,该研究通过重复有限的曝光将不同主体的照片组合在一起,以生成单个混合图像。)将把事件中已被媒体确认的加害者的肖像由此次事件相关的大量图片合成到一起来作为每幅作品的基底,而在肖像之上覆盖着的是事件受害者的嘴部特写,这些红色的截图共同构成了一句与事件相关的话语(来自受害者及其亲人或者袭击者),并以摩尔斯码的形式呈现。而音频结合了新闻报道以及现场混乱的收声。表达这样的真相是十分困难的,表述可能会处于单方面的,而单方面的表述又会阻碍情况真实性的充分表达。因此,艺术家回到暴力和恐怖袭击本身关联的两端:加害者与受害者。那么真相是否有局限性呢?我们是否更倾向于遵循那些使我们感到舒适,更容易接受的真相呢?


  而杨达的作品则是反映了一位专注于文献和社会学的艺术家的观点,他作品中的鲜明的对比清晰的勾勒出当下的瞬间,并为叙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这些影像作品同样启发和困扰着我们。在库尔德人这一系列中,杨达记录了作为中东最古老的种族之一的库尔德人的生活,纵观整个历史,他们一直生活在几个国家的缝隙中,因此社会地位最低,遭受的抵抗最大。然而即使是生活在各个国家的巨大压力下,他们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而由于他们在中东的复杂情况,他们的生存继续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在国际社会中,大部分关于他们的新闻报道都是来自于西方国家,杨达希望根据他自2015年起与这一群体相处的时间来从自己的经验与观点来重新认识这一群体。库尔德人这一系列的每件作品都包含着两张形成鲜明对比的照片,它们在情感和视觉上的联系是一系列真相与生活体验的框架。而在这两个影像之间的是一个拥有无尽的故事和现实的世界。这样的并置处理让我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提出疑问。当我们思考自己的生活时,我们会遇到多少现实的阴暗面?而惯有的思维会在我们认清真相之前给我们多少框架束缚?


  生命的奥秘是人类隐藏的最终真理。张兰坡作为第二展厅里的的最后一位艺术家,将他的“巨人传”系列带到我们的面前。他的作品里的所有静物都是在各个博物馆里所拍下后重建在一起的,这也与他探讨历史上的权利与民众不谋而合,而这些象征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比如他的第一幅作品里的巨大权杖,是由被缴获的美军炮管,圣殿上的经文以及欢喜金刚共同组成,而这正是象征着权利。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也传达出历史在某种意义下也是时间空间与人类之间彼此塑造的过程,而他作品的细节显示出其中所涉及的无穷复杂性。在永生世界中,似乎一切都比在凡人世界中更为遥远和宽广。这些作品迫使我们面对重新探索人性深处的艰巨任务。这些作品为重构生活的真实面貌提供了视角,展示了功与过,罪恶与惩罚,人性与神性,思想与判断,隐藏与揭示的矛盾历史。也正是这一系列现实中的矛盾吸引着张兰坡,使他一直处于不断的研究和发现中。生命是一层层构成我们内在潜意识的细节,当我们对真实和想象所认同的描述同时出现时,它更全面的展示了生命的真谛。而在张兰坡看来,我们的真理和现实是生命之石中文明的沉积和层次。

最新评论(1)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1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