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手机夜景模式 40天探秘俄罗斯极夜寒冬

影像 AMOS CHAPPLE编译2019-12-31

  来自新西兰的摄影师Amos Chapple的最新项目《四十日的黑夜》(Forty Days Of Darkness)记录了俄罗斯北极圈内最大城市摩尔曼斯克(Murmansk)纯粹的寒冷和黑暗的冬日。


  而与众不同的是,他将这一系列非常严峻的拍摄都交给了他新买的iPhone 11 Pro手机。在这里,从12月到次年1月都处于极夜时期,太阳将不会升起,因此他每当打开手机摄像头,其模式便长期默认处于“夜景”模式下。


这是摩尔曼斯克,北极圈最大的城市。这张照片拍摄于12月11日上午11点32分,当时太阳正接近地平线下的最高点


一场暴风雪正席卷摩尔曼斯克,一位顾客在鱼摊前询问
每年从12月2日到1月11日,俄罗斯城市都要忍受北极夜的黑暗

  1916年,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建立了摩尔曼斯克的前身Romanov-on-Murman,主要为了寻求一个全年不冻的港口,允许从俄罗斯的盟国运来战争物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摩尔曼斯克再次成为苏联及其西方盟国向红军运送物资和援助的关键。1941年,摩尔曼斯克的守军阻止了德国和芬兰军队的进攻,但这里也基本上被纳粹空袭所摧毁。


前水手康斯坦丁抱着他最喜欢的哈士奇。这位52岁的老人说,他爱摩尔曼斯克,因为周围的荒野提供了完美的钓鱼的环境和自由的生活,但在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后,他对冬天的黑暗“有点厌倦”


在摩尔曼斯克以东约100公里处,在月光下结冰的沙皇时代的船只

  自1989年以来,摩尔曼斯克的人口从46.8万下降到现在的29.2万。摄影师采访过的大多数年轻人都说,他们不介意冬天,那时天空中北极光闪烁,地上覆盖着雪。一位酒店接待员说:“无论如何,夏天只持续一两周,这里的冬天很美。我更喜欢。”


摩尔曼斯克的阿尔约沙山顶纪念碑,纪念二战期间保卫这座城市的苏联军人


一座斯大林时代的建筑矗立在摩尔曼斯克市中心。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都是从苏联时期开始的,
城市建设的鼎盛时期,加上附近的海军基地,将摩尔曼斯克的人口推到了近50万人的高峰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科学家在太空中部署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以测试将太阳光反射回地球以照亮像摩尔曼斯克这样的北极城镇的可行性。尽管将“人造月球”送入轨道的初步试验取得了成功,但第二个原型机遭遇了一次灾难,在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末的经济混乱中,该项目不得不放弃。


两名男子深夜在斯大林时代一座建筑的院子外聊天
一位出租车司机说,他在极夜的几周里还是喜欢睡觉

  第一天早上在摩尔曼斯克醒来,手机所带来的一场革命给摄影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需要额外的存储卡,不需要额外的备用电池,更没有额外的镜头需要更换…拍摄完全是自由的。


醒目的药店与被风雪包围的公交站


摩尔曼斯克铁路站不间断运行,主要运输煤炭。由于西方经济制裁和混乱的俄罗斯海关规则,
渔业遭受重创,铁路货运业是该市为数不多的主要工作机会


纪念“和平时期死去的水手们”,这张照片拍摄于中午


北极光在海滨村庄特里伯克的墓地上空闪耀。像这样的景象正在推动这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在聚光灯下建造的全新旅馆。2018年,有6.4万名外国游客(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到摩尔曼斯克游览北极光
这一数字高于2013年的200名中国游客


来自中国广东的一对朋友在特里伯克的一艘沙皇时代的船前合影。当我们问这位年轻女士为什么选择俄罗斯的北极而不是附近的挪威或芬兰时,她立即回答说:“便宜!然后用手指勾住说:“两国(俄罗斯和中国)是好朋友。”


一只温顺的哈士奇在冰冷的晨雾中“发呆”


苏联时代的截击机实物雕像


昏沉的月光与街景的灯光


在风雪中穿过摩尔曼斯克市中心的男子

  在这里并不是要强调iPhone的夜间模式,但全新模式的加入大大拓展了也夜间拍摄的可能性,并且会在有需要的时候自动启动这一功能。但在心理层面上,用手机拍摄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摄影的侵略性被大大降低。而画质对于题材而言已经并非绝对重要。这次拍摄对于摄影师Amos Chapple来说,即是挑战也是享受,更然他坚信了科技的发展,让影像的创造源泉变得多种多样。

最新评论(1)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1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