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纯作品展《行望山河》在三影堂正式开幕

影像 谭佩里原创2019-10-26

  10月25日下午3点,《行望山河》——张克纯作品展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正式开幕,展期从2019年10月25日持续至2020年2月23日。


《行望山河》——张克纯作品展


开幕式上张克纯为作品做解说

  《溪山行旅》是世所公认的范宽真迹。在这幅北宋山水巨制里,大山堂堂,赫然当阳,一派宋代山水的寒气、仙气与浩然之气。画中一纵行旅从山下树丛穿过,其人物与山川的比例关系,曾深刻地影响了张克纯的摄影画面。但这,只是他摄影创作的一个表象。


《溪山行旅图》范宽 北宋(局部)


张克纯《煤厂里的佛像》

  最近十年,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有两个突出现象:一是“景观摄影”广泛出现,二是摄影“川军”雄起。而张克纯正处在这两个坐标系的交叉点上。“作为一名“川军”骁将,张克纯的摄影早已蜚声国际。其照片里那些沉浸在迷雾中的人工景观,不仅呈现出一种空间上的平面感和画面的整体感,而且一如它曾经在印象派中广泛出现过的那样,浮现着一种雅致的色彩;他观察的那些以点景式出场的人物(有很多时候出现张克纯本人),他们或是在工作、在观光游览、在无聊中发呆,或是沉浸在某种“自我”的状态里;这种观看的套层结构,或许正如王国维所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展览现场

  在无数次的访谈中,张克纯提到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是促使他出发的原始动力。这部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篇小说,寄托着克纯父辈的那一代刚从“文革”中走出的青年人,怀揣个人理想、勇敢面对现实,从满信心地奔向未来的浪漫情怀。或许是它激起了一个从小生长在西南巴蜀大山里的青年,对北方平原与河流的想象与期待。《北方的河》恰好构成张克纯人生轨迹转折期,他与所处境遇的一个隐喻关系。


展览现场

  随着观看的不断深入,在克纯看来,如何在一个全球化格局中,找到一种中国景观,或者景观摄影中的中国性,似乎更为重要。简单地说,这种“中国景观中的中国性”,一方面来自近二十年来城市化运动带来的现实空间的荒诞性与恶俗(BAD)的爆炸力度;另一方面来自于一种本土艺术家从自身传统美学经验中寻找视觉资源和审美特点的自觉。与其说张克纯始终在处理作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不如说,他是在一种超越这片“今不如昔”的每一寸山河中寻找并重建自己心中的理想图景。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大游历”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量为他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无法从书本中获取的养分,也给他提供了反思的机会,去反思其自身所在的文化场域与西方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正所谓“行走于世,望天下路”,在行走中克纯让自己学会学习,看前人走过的来路,三思而行,走出属于自己的出路,这既是张克纯的“行望”,同时也透露出作为80’后的这代人对自身处境作出的一种自我反思。在冷静的思考与守望里,在持续不断地行走与凝望中,张克纯准确地找到了被拍目标和内在驱动力的一致性,并不断能够从作品本身获得乐趣与快感。于是,这些具有指标意义的特质,便构成了驱使他摄影创作的背后的核心动力源。(文/蔡萌)


张克纯《幹涸的湖中的假山,山東》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张克纯

  1980年生于中国四川, 现生活、工作于成都。他曾获得2008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奖,2012年三影堂摄影奖提名,2012年及2013年索尼摄影奖提名,2014年法国汇丰银行摄影奖提名,2014年连州国际摄影节年度评委会特别奖,2014年美国DAYLIHGT摄影奖,2014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2015-法国Talents Contemporains当代艺术奖;2019金熊猫艺术奖。他的作品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展出。作品已经被德国国家博物馆;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中央美院美术馆;美国威廉姆斯美术馆;卡蒂斯特基金会;施耐德基金会等多家国际知名的博物馆以及个人收藏家收藏。

关于策展人

蔡萌

  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并兼任《大学与美术馆》副主编。曾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2008)和广东美术馆 (2009—2010)。

主要策展项目

“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2009)

“首届CAFAM未来展”(2012)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2013)

“中国当代摄影2009-2014”(2014)

“第二届CAFAM未来展”(2015)

“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2015)

“罗杰·拜伦:荒诞剧场”(2016)

最新评论(0)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