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纱摄影师到文化见证者 十年拍岭南照片超百万

影像 耳东尘原创2019-02-20

  旧房子在被推倒,民间手艺无人传承,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地离生活远去,习惯了现代科技便捷生活的我们可能并不在意,但有这样一名摄影师,他在追赶这城市发展的脚步,努力用照片留下这一切。

  耳东尘(原名陈明辉),一位来自江西的摄影师,却比许多本地人都更热爱岭南文化。17年前,耳东尘从江西来到广州,那时他还只是一名婚纱摄影师。2006年,他加入了《生活元素》杂志,在做一个专题报道时深入地接触到了岭南文化,从此便痴迷上了。

  从地域上,岭南文化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一般以民系划分,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为主。2008年,他离开杂志社,和志同道合的史丹妮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大写岭南,就为了把逐渐消失的传统岭南文化记录下来。


左为耳东尘,右为史丹妮

  岭南,对史丹妮来说是乡愁,而对于耳东尘来说,他在这里看到了冲突与融合。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广东,古老的屋宇、风俗、物产却依旧存在,传统与现代并存,这一切都充满了张力与戏剧感。

  10年间,耳东尘走遍了岭南大地上的三十多个地区,去过开平、阳江、清远、连州、潮洲、汕头、揭阳、肇庆、东莞…他深入到每个地区的各个村落去采风,拍下了很多此生难忘的场面。


他拍过肇庆龙母庙“开金印”,那天,这座庙里挤了6万人,盛况空前。


他在揭阳普宁拍“英歌舞”,水浒108位好汉,伴随着英歌锣鼓的鼓点起舞,威武壮观。


在潮州溪口村,他看到村民用绑着灯笼的甘蔗排成“竹蔗巷”,“夫人”的队伍穿行而过,祈福保平安。


他还曾挤上聚集了10万人的山头,看丰顺埔寨“舞火龙”的壮观场面,那天晚上,这里烧了整整六条龙。


为了拍摄完整的端午“赛龙舟”仪式,他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在拍“赛龙舟”的时候,村民们邀请他上船,
带他去招景,请他吃龙舟饭,那一次,他吃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烧肉。

  365天里,除了过年的那几天,其余时间他和团队的成员们都奔波在拍摄的路上。他深爱着这些传统的事物,这一切对他来说是亲切的、是有烟火气的。


外婆家的房子,左一为耳东尘

  老家在江西的他,童年的记忆都在外婆家那座门前有着石板路的房子里。可就在几年前,房子倒塌了,连着记忆一起埋在那里,而他只能把门牌撬掉,留一份纪念。也许这就是他一直马不停蹄的原因。他阻挡不了推土机,但可以留下它们的影像。

  2018年,耳东尘开始拍摄广州的历史建筑,以前只是兴趣,拍摄不够全面,而此次借广州市国规委邀请,他得以更深入全面地拍摄他深爱的这片土地。


哥特式建筑的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建于1863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双塔尖哥特式石结构建筑。


粤海关大楼,建于1916年,有着非常显著的古罗马建筑特征。


大岭村显宗祠,建于嘉靖年间,在大岭村,保存着9000多平方米木雕特色的岭南风格建筑群,
这在珠三角是十分罕见的。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纪念堂草坪前的门楼。


广州农讲所旧址


广州骑楼老街


广州黄埔古港,镬耳山墙。


广州赤岗塔


岭南建筑的精致还不能少了建筑上那些细节,各式花窗、砖雕、石雕、木雕都凝结了无数手艺人们的劳动心血。

  岭南文化,民俗、建筑、饮食缺一不可。爱下厨的耳东尘在摄影采风的路上总是能遇到有趣的食材,为了能让大家都能尝到这些美味,他跟合作伙伴一起又开了一家餐厅——食间站亭

  食间站亭,谐音“时间暂停”,餐厅用的都是他在采风时从岭南各地淘回来的食材。他怀念小时候在农村吃“百家饭”,很多人到一个大操场吃饭,你吃我的、我听你的。他在大城市呆了好多年,都不知道邻居叫什么名字,顶多见面点个头。耳东尘想要传达一种社区文化,以物易物,重拾小时候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在广州摄影17年,他从单纯地摄影,走遍岭南各地采风,到现在横跨几个行业,开餐厅、做文创、开杂货铺,但他依然不忘初心,他把镜头的刻度纹在手上,随身带着相机,随时准备按下快门。每一次按下快门,不仅是为了自己创作,也是为了更多的人记录广州,记录岭南。


2018年底,他被“二更更广州”选为年度人物

  获奖理由是:过去十年间,他拍遍了岭南大地,照片超过百万,但他仍担忧拍照速度赶不上城市化推土机的速度。而他说:“我希望为留住这些几百年的历史与建筑,做一点贡献”

  记录时间留下的痕迹,记录千姿百态的存在状态,这是他作为摄影师能够为这片土地做的事。

  图片来源于摄影师耳东尘,微博:耳东尘工作室资料来源于更广州、讨闲

最新评论(8)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8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