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影像艺术空间”是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年继续探索的实验单元。本单元由摄影周组委会主办,邀请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摄影工作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系摄影教研室、北京电影学院、新华网、DCKD德国德中艺术交流协会等五家中外机构共同协办,并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I未来艺术实验室及北京爱秀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划。本展览所有投影设备由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动态影像(移动影像)不是一个特定的媒介概念,它存在于各种媒介中。“艺术空间”以中华世纪坛为基地,致力于为海内外艺术机构搭建全新的国际化学术实验平台,旨在以“动态影像”为沟通媒介,探索艺术、哲学与技术融合创新的多种可能性,为摄影周这个成熟的品牌项目注入全新的艺术血液。
本次展览作品丰富多样,从国内外多家机构几百个作品中精选出来,有中国大美风光的延时摄影,改革开发40年的国内繁华城市的流动影像,还有故事短片,人文纪录片和艺术类型的探索装置影像等等。通过特殊的展现手法,意图通过影像去探索空间与移动影像之间的另一种可能性,在打破动态影像叙事的固有特点同时,通过影像与环境的融合,不同的投影介质让影像本身多了很多种理解,同时也挖掘出动态影像的另一种魅力。
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新元素,位置又在世纪坛核心位置,世纪大厅展出,对于动态艺术影像来说确实是一个很恰当的地方。动态艺术影像相对于传统的静态图片,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一个时间的因素,动态艺术影像的流动性是基于时间这个因素才能产生。我们知道世纪坛,本身就是一个钟表就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这里流动的影像更具有艺术价值。
世纪大厅中间金碧辉煌的龙图腾和外围各个历史浮雕片段形成的不同时间节点的历史沉淀。作为策展人,我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动态影像艺术作品跟这一具有时代标志的公共空间进行一次有意思的对话。动态影像不仅仅是手机屏幕或者电视和电影屏幕观看这种常规的方式,观众在现场通过不同方式去观看动态艺术影像作品,作品同时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展现,有常规的,有变形的,有正的有反的,在影像的包围下,观众对影像多了很多理解和体会。
世纪大厅进门处,我们采取了国内外最先进的透明成像技术,意图制造一个观众与影像互动的环境,观众可以通过剪影的方式参与到画面中去,与作品产生很好的互动留影,进门大厅下方的四面镜子吧天花板的画面反射下来,让观众头顶的影像多了一个分割观看的方式,镜子的画面又与主屏幕产生了很好的呼应和组合,风光为主的延时摄影充分展现了中国大好河山的俊美,直径八米多的画面让观众从另一个视角去欣赏美景。
展厅内部制作了多个装置,让动态艺术影像作品得到更好的更特别的呈现,例如通过投影的侧面拉伸,把正常的动态艺术影像作品进行了变形展示,突出了影像与环境的关系。透过三个透明幕布成像与折射出六组画面相同却形态不一样的画面,德国艺术家看到自己作品用这种新颖方式展出尤为兴奋。
在展览期间,这个对话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让观众参与到多媒体影像艺术作品当中来,不单单作为观众,还可以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去,自发性的在现场进行有意思的二次创作;第二部分是我们组织了各参展单位的各种主题艺术交流与分享讲座,包括新华网的《延时摄影的拍摄与后期处理》讲座,中央美术学院的《再谈摄影的复杂性》讲座,DCKD德国德中艺术交流协会的《录像艺术在德国》讲座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递进再回归:从电影到摄影》讲座。
在世纪大厅这个特定的地点,在北京国际摄影周这一特定的时机氛围下,我们对动态艺术影像作了一次有意思的探索与尝试,在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让作品与作品,作品与环境,作品与观众,作品与艺术学术研讨一起对话。2019年,北京国际摄影周动态影像艺术空间继续欢迎更多影像设备机构、艺术设计机构及视频内容机构加入此实验项目,继续以“动态影像”作为媒介,共同探讨人类、艺术与机构的关系。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