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照片的最终载体虽然始终是纸张,但是纸载内容已经不再是许多爱好者的最终选择。更多人选择的是电子载体,数码内容的分享与电子相册的存档。纸这类有形载体作为照片的载体决定其色彩的因素有很多,但相同的照片、相同的输出、相同的色彩管理下只会有相同的结果。这也是我经常跟朋友们提及的照片输出之后才能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观看他的人都有同样的观感。例如下面几张照片,他们在不同的输出条件下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同时在电脑上看也会有不同的色彩,影调观感。
文章并不打算讨论为什么照片输出之后会出现大相径庭的观感,因为对于很多爱好者来说照片更多的是出现在他们的电子相册、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等。但是也同样是这个例子却能在显示设备上讨论一番。为什么输出之后的对比度照片对比度不一样,有的照片看起来显示器上很好但是输出之后会出现偏色,对比度太高,为什么有的照片又会出现输出之后饱和度明显低于电子文档,对比度也出现降低。这样的结果究竟应该在哪个方面控制。除此之后,也会有人经常提及为什么照片会出现在不同的显示器上色彩不一样的情况,显示器和相机上相比相机的显示屏效果更好但是自己在软件里面调整到相机上的色彩放到别人电脑上又不是这样了。
带着这一系列的疑惑今天就想谈谈显示器对照片处理调色的本色的把控。这里我也不想过多的科普Adobe RGB和sRGB的区别和联系。我更想从最简单明了的实际出发谈谈这个我们修片、看片的输出设备显示器:HKC B7000。首先简单的说下这款显示器,HKC B7000拥有27英寸的液晶面板,显示比例为16:9,最佳分辨率为2560×1440,响应时间为6ms(GTG),亮度为300cd/m2,对比度为20000000:1(动态),可视角度178°/178°,采用LED背光。配备VGA、DVI、HDMI接口。AH-IPS技术面板更好的实现了每一画的画质统一,在看到更多角度的同时依旧清晰。
·影调篇
谈到影调这个词或许大家比较陌生,我更愿意用对比度,色阶或者更直白的光影这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抛开色彩从纯黑白的角度来谈谈显示器的照片影响。
这是一张照片的RAW格式,单纯的在对照片进行去色处理之后。
最终效果
黑白照不存在色调对照片的影响,那么最基本的差别就是影调上的差别。这里就涉及到了显示器对色阶的显示情况对色阶调整的把控。色阶显示的可分辨的越多,代表一个显示器对色阶的表现越好。这样的显示器在对黑白照的调整时更具有调整优势。简单来说一个色阶显示较差的显示器在实际修图过程中,本应该存在细节的部分应为色阶显示较少而忽略了该部分细节,那么直接影响的便是照片的影调观感。而HKC B7000灰阶表现堪称优异,黑的地方表现出了纯黑,没有其他杂质;暗部的细节并没有因为暗而丢失。
·色调篇
这里所指的色调是指除去了影调之外照片色彩观感的影响。我想许多人都会有之前我说过的疑惑,那就是照片色彩为什么相机显示屏上和电脑显示器上会有较大的出入。受限于相机显示屏的大小及色域广度,相机显示屏很多时候是无法完整显示出一张RAW格式文件的中照片包含的所有色彩的,这样出现的问题就是照片在显示屏上会更加艳丽,而在电脑上打开RAW文件后会有一种照片本身整体较灰的感觉。
同样还是基于这个案例,照片未经过任何调整显示效果平平,甚至让人觉得整体色彩发灰,不够艳丽。
而在针对色彩的色温、饱和度及色相进行调整后的效果相比直接打开的RAW格式文件更加出色。现阶段显示器一般对色域的支持都比较好,但相比之下专业的显示器对色域的支持更加出色。一个现实现实的色域越广,可现实的色彩越多,对色彩的把握更加精细。与之前提及的影调相同,现实效果越出色拔群,为后期便利感受越大。HKC B7000拥有100%的sRGB以及2.67的△E值,整体表现非常值得推荐
最后谈谈个人观感与他人观感。受制于显示器,网络色域的差别,导致了许多在自己电脑上观感出色的照片在别人眼中就平平淡淡,有些照片更因为后期时采用的显示器较差,出现了后期调整的偏差,导致照片出现了只能满足自己的观感却却无法以相同的观感分享给其他看照片的人。但是由高降低容易,由低色域改变为高色域难,就类似5000万像素的照片缩减到1000万像素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想从1000万像素放大到5000万就只能通过软件的算法模拟一样。因此很多时候一台好的显示器在对照片最初想表达的影调、色调的起决定性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HKC B7000则正是这样一台能够在决定性的瞬间帮助到你的显示器,再加上2500元的售价,我个人觉得其是一款民用级显示器中非常值得推荐的产品。
最新评论(2)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