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形剧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原作收藏展

影像 三影堂专稿2016-03-07

  身形剧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原作收藏展
  Scripts of the Bodi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rt Centre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精心选取馆藏的19位艺术家摄影原作,即将在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隆重呈现!本次展览围绕“身形剧本”这一主题,集中展示贝尔纳尔·弗孔、细江英公、曼·雷、荒木经惟、森村泰昌、日下部金兵卫、奥诺黛拉·有机、映里、原久路、荣荣、刘铮、张海儿、左小祖咒、庄辉、王宁德、蔡东东、陈哲、任航、李朝晖等19位中外摄影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着艺术家们对于身体的种种不同探讨和表象,它们组成了精彩纷呈的感官体验,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的,由身体作为摄影创作媒介的新主观表现。而艺术家本人对于他们的作品也有精确追求:每张照片从拍摄到展示,采用的手法和技巧虽然千变万化,不变的是艺术家们身体力行、亲自制作,赋予了每幅摄影原作独特的品质。

  策展总监:荣荣&映里
  策展人:沈宸
  参展艺术家:贝尔纳尔·弗孔、细江英公、曼雷、荒木经惟、森村泰昌、日下部金兵卫、奥诺黛拉·有机、映里、原久路、荣荣、刘铮、张海儿、左小祖咒、庄辉、王宁德、蔡东东、陈哲、任航、李朝晖
  开幕时间:2016年3月12日上午10:00
  展期:2016年3月12日-5月13日
  地点: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开放时间:9:30 - 17:30, 周一闭馆

  摄影是一种在不同地域和人群之间相互通行的语言,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深和跨度中,它对每个人的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自诞生以来,摄影已经在各种历史表述中留下了它深刻的印记,也已经成为现代以来全球文明进程的讲述者和承载者。在当今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景观中,作为艺术作品的摄影在各地域的文化演变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摄影艺术的发源地的欧洲和摄影艺术发展比较成熟的日本,摄影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产生了很多令人激动的大师和杰作。

  1950年代初开始,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的艺术家开始运用他们的身体作为构筑视觉艺术的材料。尤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部分艺术家开始更为强调身体作为人的主观意识的表达而非作为一种客体的存在,因而,身体成为一种承担艺术思考形式和内涵表达的双重媒介。以身体作为表达媒介的艺术家,他们的实践也同二十世纪初以来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俄国先锋派艺术等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息息相关。摄影作为一种在再现方面具有很强优势的媒介,几乎天然地同这一潮流联系在一起。

  在此次《身形剧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原作收藏展》中,观众看到的这些作品,毫无疑问都有人/身体的存在,但这与通常我们看到的街头抓拍或者社会纪实摄影有很大的区别,他们都着重强调了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在作品表达上的绝对主体地位,并同时伴有很大的行为艺术的表演成分(画面中出现的人物、身体通常不是随机出现而是艺术家进行了主观上的把控了的,除非这种随机性也是艺术家进行观念表达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身体及其行为实践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创造方式:有将身体作为美学或观念客体的再现和探讨(曼·雷、细江英公、森村泰昌),或是对特定行为现场偶发性的直接再现(庄辉),或将身体作为建构情景的主角(弗孔、刘铮、王宁德),又或是将身体作为最私密状态和生活的展现(荒木经惟、陈哲)等等。

  与此同时,此次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所展出的收藏作品特别强调了“原作”的概念,因其最能充分体现出摄影艺术的最重要的本质,即影像的审美感染力和艺术家真实的个人感受。细心的观众或许会注意到,每张原作所采用的材料、工艺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曼·雷作品采用的负感技法(Solarization)、弗孔使用的弗里森颜料叠印法(Fresson Process)以及原久路采用的蛋白工艺(Albumen Print)等古典技法赋予作品的别样观感,以及运用更为广泛的明胶银盐工艺(Geltain Silver Print)、C型冲印工艺(C-Type Print)以及数码微喷技术(Giclee Print/Digital ArchivalPrint)等都为摄影这一年纪尚轻的艺术媒介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可能性。因而,摄影原作的接触能够带给观众一个鉴赏摄影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的基本历史坐标和评判标准。

  在这种参照之下,人们对中国当代摄影的发生和成长的历程就可以有一个更客观和整体的认识。近三十年来经历了深刻变化的中国,摄影艺术在各个时期显示了它们的特殊性以及对历史文化建构的作用。中国的当代摄影很大程度产生于欧美摄影艺术的影响之下,或者身处国际摄影艺术的深刻的发展变化之中的。差异性产生了试图理解和交流的互动,中国当代摄影正是在这种对流的环境和气氛中产生发展和走向国际的。

  以“身体”这一当代摄影话题(同时也是每位观者都能产生共鸣的主题)为切入口,将中国当代摄影与欧美和日本的摄影大师的原作同场展出,提供了一个连接中国当代摄影和国际摄影文化的场域,在不同影像传统的相互对话当中将显示各自的立足点和特殊性,在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发现影像在这个时代的独特价值,展望摄影在未来的人文景观中的作用和意义。

  ©2016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2号楼3楼(从楼群中间大平台上)
  |电话:0592-6372133 |邮件:xiamen@threeshadows.cn

  艺术家介绍:


  奥诺黛拉·有机,《旧衣服》,1994-1997,明胶银盐

  奥诺黛拉·有机 1962-出生于东京,居住在巴黎,是日法摄影艺术家。她的作品以新的观点拍摄观众习以为常的形象,并挑战了一个人是怎样无意识地给其他日常事物附加意义。奥诺黛拉·有机把平常事物置于奇特背景,以此质疑它的内在特性和观看它的人的感觉。在她的《旧衣服》系列照片中,奥诺黛拉·有机从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兰特斯基的展览上拿到这些旧衣服,然后让他们漂浮在多云的天空下,拍下照片。简单一件衬衫突然重被盗用成为一个人如何解读一个物体的象征:虽然人的身体不存在,观众对于一件衬衫用途和意义的预先设想唤起人对身体的设想。


  森村泰昌,《女影星》系列,1994,明胶银盐

  森村泰昌 1951-森村泰昌是日本摄影艺术家,广为人知的是创作巨幅乔装为著名电影场景自拍像(女影星系列)和仿造艺术史名作(作为艺术史系列的自拍像)。通过冒充玛丽莲·梦露或马奈的《奥林匹亚》,森村泰昌模糊了摄影与油画、对象与表演、真实性与复制品、男性与女性、真实与虚伪、过去与现在等等之间的区分。

  左小祖咒,《为无名山增高一米》,1995,明胶银盐

  左小祖咒 1970-江苏建湖人。原名吴红巾,音乐家、当代艺术家、诗人。曾参军入伍,后有过不同的街头生活经历,辗转至北京,与聚集在此的艺术家一同缔造了“北京东村”并开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1995年,左小祖咒与北京东村另外9位艺术家合作了行为艺术作品《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参加了第48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


  映里,《1999,东京》,1999,明胶银盐
  映里 1978-映里是日本前卫艺术家,记者,摄影师。映里职业生涯的开始是一位朝日新闻报社的摄影记者。1997,她选择从报社辞职并而开始更自由的创作和生活。《1999,东京》属于她超越的部分,这是她认识到通过摄影能找的自己的身份与自我价值,抓住一个人的本质特征。这给了她一种潜在的感觉,就是她“可以表达一些超越可见的世界以外的奥秘”。映里在2000年开始与荣荣一起创作。在 2007年,他们共同创建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刘铮,《打金枝》,1994-2001,明胶银盐

  刘铮 1969-刘铮是河北人,记者出身的他一直对着人体摄影保持的极大的兴趣,但他所关注并拍摄是一种光怪陆离的拼接。死亡,性,情欲,痛苦,惊悚等都是他的主题。画面上亦有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比如说京剧。刘铮是前卫观念艺术家。代表作有:《国人》系列、《三界》系列等。


  曼·雷,《负感裸体》,不明,负感照片

  曼·雷 1890-1976 在1912年,新泽西的依曼纽尔·雷德尼斯基开始将自己的名字签署为曼·雷,从那时开始,他创造了一个至今提及现代主义、达达主义摄影乃至超现实主义摄影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名字。曼·雷是全方位艺术家,集绘画,雕刻,摄影,导演,诗人,作家为一身。他的超现实的摄影作品在摄影界具有里程碑意义,作品不但在内容和技法上面都拥有着超前的性质。他发明了负感照相法,实物投影法等多种拍摄和暗房技巧,同时也开创了拍摄意念与梦幻的现代艺术摄影的先河。曼·雷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细江英公,《蔷薇刑》系列,1963,明胶银盐

  细江英公 1933-细江英公1933出生在日本山行县,是战后日本摄影大师,亦是当今著名摄影师森山大道的老师。27岁以《男人和女人》系列闻名日本摄影界,以真实的图像拍摄梦幻的精神世界。在他的代表作《蔷薇刑》系列中,他与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合作,拍摄许多复杂的主题,包括性欲,肉体,生与死等,富有含蓄的危机感和神秘感。


  庄辉,《公共浴室,女》,1998,C-Print冲印

  庄辉 1963-庄辉出生于甘肃玉门,从1990年开始拍摄,他的拍摄对象以中国特有的集体社会活动为主,在他的作品里探讨人与社会,人与集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在代表作《公共浴室,女》中,庄辉成功的拍摄到了浴室中私密与公共的微妙关系,十分耐人寻味。


  原久路,《A Study of “The Happy Days”》,2005,蛋白工艺

  原久路 1964-1964年生于日本东京,1986年毕业于武藏野大学艺术与设计。1993年移居到美国,2001年成为独立摄影师,后回到日本。他的代表作系列模仿法国绘画大师巴尔图斯(Balthus)的作品,用现代摄影的技法重现他眼中的绘画气氛,采用散点透视的技术和复杂的构图,充分的体现了一种朦胧的情色,并采用蛋白工艺,让画面气氛浓厚,充满美感。

  陈哲,《身体/伤》系列,2007-2012,数码微喷

  陈哲 1989-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现居住和工作于洛杉矶。在她的两套系列作品《可以承受的》和《蜜蜂》中,陈哲分别用四年时间记录下自己的自伤行为和他人的自伤行为,一次是即兴,一次是有意而为。她的作品十分尖锐,让人战栗。曾获得2011年三影堂摄影奖。


  荒木经惟,《无题》,不明,明胶银盐

  荒木经惟 1946-荒木经惟是日本摄影大师,现代艺术家,日本摄影三巨头之一,也是当代国际摄影界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所拍摄的作品绝大多数以情色和欲望为主题,充满着关于性和死亡的暗示。荒木摄影创作的过程也非常有戏剧性,甚至有时会显得猥亵。但不可争议的是荒木作为一个艺术家而言,开创并发扬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备受好评获奖无数,是日本摄影界最负盛名的艺术家。

  李朝晖,《大体:标尺下的器官 01胚胎》,2012-2013,明胶银盐

  李朝晖 1968-湖北宜昌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现从事医疗工作。代表作是《标尺下的器官系列》,他所拍摄的人体照片十分特殊,他拍摄的是人体的一部分,一些鲜活的器官。黑白胶卷让这些本来血腥的画面充满了柔和的质感,另类,但富有内涵。


  任航,《野生》系列,2014,数码微喷

  任航 1987-出生于吉林长春,201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任航长期以来以亲人、朋友为主要拍摄对象,展现了对解放身体的探索,以其独特的裸体摄影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

  蔡东东,《风物分图》系列,2000-2004,明胶银盐

  蔡东东 1978-出生于甘肃天水,早期在部队时担任摄影工作,后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05年刚毕业即参加第一个群展,蔡东东善于布景,以拍摄戏剧化的场景著称,同时也有很多前卫的观念摄影,富有幽默和戏谑性,近年来他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代表作有:《茶园》系列、《落石》系列、《欣赏观众》系列等。

  张海儿,《在床边的蔡单卿》,1994,明胶银盐

  张海儿 1957-广东广州人,《新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街头摄影师,人像摄影师。舞台设计专业毕业的张海儿一直也受着戏剧舞台的影响。从他最初的法式浪漫到中国式性感,张海儿让他的模特赤裸的存在于一个纷乱的背景上,非常有戏剧性。1988年曾参加阿尔勒摄影节。代表作有《坏女孩》系列等。


  荣荣,《东村》系列,1994,明胶银盐

  荣荣1968-荣荣是中国前卫艺术家,摄影师,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1992年开始在北京东村摄影创作,成为东村艺术家之一,记录了东村的日常,同时也捕捉到了当时在东村其他一批艺术家的行为艺术。荣荣的早期时常以极具诗意的手法拍摄北京的废墟,在1996年成为《新摄影》杂志的创始人之一,2000年开始与映里共同创作,成为一对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伉俪。

  王宁德,《某一天之十》,2000-2003,明胶银盐
 
  王宁德 1972-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早期从事纪实摄影,后转型为艺术家,专注于探讨纯粹时间和记忆的概念本身。作品精准有力,场景戏剧化。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的重要展览,并被多个公共机构和重要收藏家收藏。代表作有:《有形之光》,《某一天》等。


  贝尔纳尔·弗孔,《金房间-佛》,1988,颜料叠印

  贝尔纳尔·弗孔 1950-法国摄影大师弗孔从1976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他善于亲自为自己的摄影作品布景,并创造情节,再加以拍摄。作品的主题十分多样,有童年,宗教,戏剧,童话,静物等,风格独特,气氛魔幻而忧郁。弗孔的摄影被视为当代摄影从“照相”走向“造相”的典型,开了后现代摄影之先河。

最新评论(1)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1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