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刺桐港到合浦: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汽车 徐彩虹原创2015-10-27

  出发前,我跟朋友说,要去东南沿海探访海上丝绸之路。朋友特别较真地跟我说,“难道不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吗?”

  的确,在大家的印象中,丝绸轻软耐压,体积小、获利高,适合马背和驼背上的长途运输,是汉唐陆上丝路的主要商品,而陶瓷脆弱又占地,更适合水运,海上丝路最繁盛的宋元时期都是以陶瓷贸易为主。


汕头老城区的记忆 拍摄:大荒君

  但是,我国的海上对外贸易通道发轫于秦汉,形成于隋唐,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丝绸一直是当仁不让的外销NO1。法国人沙畹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算是对李希霍芬博士陆上“丝绸之路”概念的一种呼应,这个提法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虽然“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跟它是同一条路,但我们通常还是称它为“海上丝绸之路”。


北海中山东街景 拍摄:袁野


广西北海北部湾的渔民 拍摄:袁野

  刚走完“2015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陆上丝路的行程,急转直下来到“海丝”口岸,那种身心上的巨大反差,就像一个清心寡欲的苦行僧忽地坠入温柔富贵乡,有不适有欢喜也有怀念。地广人稀的西部,空气干燥通透,饮食结构、地貌都嫌单调,但偏偏能让人意气俊爽,心智弥坚;人烟稠密的东南沿海,温暖湿润,经济发达、生活便利、人人拼搏进取,但空气就未尽如人意。


2015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 别克车队行驶在张掖百里丹霞之间


人烟稠密的汕头城区 拍摄:袁野

  世事难两全,但我相信,西部的经济提振和东部的环境治理,随着“一带一路”宏图大略的开展,自然都会发生可喜改观。

  泉州:海丝起点

  泉州,如一杯“六泡有余香”安溪铁观音,淡而有至味。

  看着游客们扎堆涌向临近的厦门,我真替泉州打抱不平——大抵是我庸人自扰罢。遗传魏晋风骨的泉州,真名士自风流,它不会在意并迎合世人一时的眼光。泉州的种种妙处,非风光霁月,鸟语花阴能一笔带过。历史上泉州得到的评价,高得令人心生嫉恨——“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莫非王十朋,朱熹在拍泉州马屁。出家人不打诳语,民国的弘一法师,根骨清奇的一代妙人,与泉州渊源深厚,亦圆寂于厮,泉州如今还供着他的舍利塔与纪念堂。

泉州街头一瞥  拍摄:袁野

  偏安东南一隅的泉州城,好像得到上苍格外的垂青。因为偏安,历史上它常常充当中原正统文化的避难所;因为偏安,它又成为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的大前哨。今天的泉州文化,既有古朴雅正的一面,又有海纳百川的一面。这里诗书弦诵成风,历代才子多如过江之鲫,街头巷尾唱彻的南音,倒是“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中原失传的民俗和礼仪在这里存续如新;这里又是一座不设围墙的世界宗教博物馆……


古老的中原民俗在这里传续千年 拍摄:袁野

  泉州作为海丝起点,大概始于魏晋南北朝。时值中原战乱,衣冠士族纷纷南迁入闽,泉州的晋人缘河而居,出于思乡情将此地呼为晋江。如今,泉州晋江的影响力可谓无孔不入,晋江文学网先不提,知名的国产服装、鞋、食品品牌,泰半出于此地。你夸晋江人厉害,倒不如直接夸河南人的后裔厉害,每年都有大批的晋江人回河南祭祖。魏晋和唐代的几次中原移民大潮下来,泉州话里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音古语,比如眼睛唤做目,筷子称为箸,房子叫做厝,“我你他”表述为“吾汝伊”。用泉州话演绎具有中古雅乐遗风的南音,好比原汤化原食,口味醇正 。今天海内外的南音班子还保存着“祭郎君”的仪式,拜的就是南音祖师爷,后蜀国君孟昶和花蕊夫人;唐代传入日本的尺八,在国内,惟有在南音班子里还可以见到。


九旬高龄的南音传承人吴彦造老先生登台演出 拍摄:大荒君


关帝庙前的南音演出 拍摄:大荒君

  南下的中原文化,与浮舟泛海的闽越文化,在泉州海域激荡出灵感与火花。魏晋以后,泉州的造船业和海上活动日益活跃。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来梁安港延福寺翻译《金刚经》,如今,延福寺依然保存着拘那罗陀“翻经石”遗址,这是迄今已知泉州最早的海交史料记载。

宋代跨海古桥安平桥 拍摄:大荒君


泉州,渔家女补网 拍摄:大荒君

  “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从此,泉州港湾呈现出出现了“维绡挂天,际天而行”的盛况。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对外贸易海港,有人将它的国际地位比之为今日纽约。此一时彼一时,我固然觉得可比性不大,但论开放的心胸与气度,泉州也不遑多让。


泉州海边靠港的渔船 拍摄:大荒君

那时的泉州城里蕃商巨贾云集,多肤色的人种操着不同的语言,多元的宗教与建筑风格在此落地生根。泉州最有名的佛教寺庙开元寺,里面就留存着印度教风格的柱子,以及融南音、佛教飞天,基督教带翼天使为一体的二十四乐伎雕像。如果你去开元寺大雄宝殿,可一定要记得抬头向上看。


开元寺桑莲法界 拍摄:袁野

  想了解“海丝”历史,必定不能错过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这里成百上千的船舶模型让中原来客大开眼界。从最简单的筏子,独木舟,江河船,再到平底海船及适合南洋深水航线的尖底海船系列,一部源远流长的中国船舶进化史,形象化地呈现在眼前。馆内最夺人眼球的当属“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模型。当年明政府一面大张旗鼓地施行海禁,一面又不惜耗巨资开展海洋外交,赔钱赚吆喝。这艘为了彰显国威不计成本的宝船,排水量达到千万吨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稳最气派的船只。一个世纪后哥伦布的船队与之相比,也只能用“鄙陋”来形容,然而……,站在宝船面前,恐怕每个观者心中都有无数念头千回百转。


大开眼界的海上交通史博物馆 拍摄:大荒君

  告别泉州城的时候,我默念着,一定还要再来。没想到,几天之后,我就和泉州发生了另一种交集。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评论(6)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6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