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相机手柄,在胶片摄影时代到数码摄影时代,总是一个不温不火的主要配件,相机手柄从前生到今世,历经了好几个转变阶段,功能也随着相机的不断发展而进化。但是不管怎样,在使用相机手柄时,人们总是分为了两大阵营,一部分是支持使用者,一部分是不支持使用者,论调也大致如此,支持者坚持使用相机手柄,因为在他们看来相机增加手柄后,可提高快门速度,增加竖拍握持感,增加续航电力,使机身、镜头平衡性更好等。而不支持者则对相机重量的增加、携带不便和只具有亮骚特性为由,反对增加相机手柄,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一方也从来没有过压倒性的优势。
但在摄影术发展以来,自从相机手柄出现时,它具有的功能性却有比较实际的意义。下面我们就通过手柄的历史及其功能特点来讲述一下它在相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大家了解一下相机手柄是怎么从“增驾”到增值,从亮骚到实用的。
摄影器材由大画幅座机,到中画幅相机,再到135规格相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革新,相机变得越来有小,这时有些附件就开始孕育而生,而起初登台亮相的相机手柄,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根本不具备现在相机手柄的实际功能,它的真实名称应叫相机卷片器。这种卷片器的作用是为了提高手动过卷速度,帮助摄影师快速拍摄而设计,但最初的卷片器由于和相机一样,同为机械工作原理,所以在设计之初,并没有大幅提高其过片速度,但此举逐渐的发展成为现今的相机手柄。
之后,又出现了大容量胶卷夹,这比相机原有装载的统一标准的胶片多出数倍,就更加促使手柄行业的不断更新,但起初的重大变革是在电子设备进入的相机使用之后。部分新型相机需要靠电力支撑其测光拍摄等功能。这时,具备电子性能的电子卷片器出现在了相机市场,它的过片速度大大提升,并且有些可以装配更多的电池一般长时间拍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早年间的相机设计多以平板结构为主,握持轻型相机还比较简便,但由于像手柄这样体积较大的金属附近的增加,相机的整体分量加大不少,在长期握持相机时,就增加了不少麻烦。后来,在人体工程学还不被大众所认识之时,增加握持部位的厚度就可以使相机的握持更加轻松,自此相机卷片器就多了一个快门功能,也就完成了现今相机手柄的基本形态的转变。
最新评论(31)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