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大理的天气,就像小孩儿的脸,一会儿晴,一会儿雨。用这句话来形容大理的天气再合适不过了。伴着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在大理成功启幕,各项摄影活动纷纷举办。2015年8月8日晚,由中摄协影像国际网策展的 《日常-观照》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幻灯之夜在大理古城喜舍清奢客栈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幻灯展示的场地非常特殊,环境优雅,形式新颖。为保证到会者都能够以最佳的视角观看,本次幻灯展示分两个场地同时进行,其中一个场地是在水上架起一块幕布,有一种水幕电影的感觉,正巧天公作美,活动开始的时候下起了蒙蒙细雨,为观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观片氛围。静静的深夜,伴随着滴滴答答的雨声,静静的欣赏20位摄影师的摄影作品。现场形式也很轻松随意,还配备了点心和酒水,是一场艺术视觉的完美体验.
这是一场交流分享会。
我们选择的摄影师是在亚洲各国一些崭露头角的,具有很大潜力的优秀年轻摄影师,他们可能不能够代表更多,作品的好坏我们也不过多的评述,留给观者来讨论。但是,他们的作品都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情感的影像表达。
这是一场国内外影像共享平台。
幻灯片作品来自中国、孟加拉、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新西兰等国的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当晚,大约有50余位到会者,均对这种幻灯展演的形式表示震撼,表示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也为摄影师的作品增色不少。
这是一场影像视觉盛宴。
展播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配上音乐,更能够表现摄影师的一种情感叙说和内心写照。活动现场,有4位摄影师到场,其中一位作者表示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呈现,自己看后都被感动了。我们要的就是这些,挖掘更多更优秀的年轻摄影师作品。
本次幻灯展示是第二场,第一场是在7月8日在贵州摄影节期间展示,较之前的作品有一些新的补充和替换,也有了一次新的整合。
我们不要求做到最好,只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年轻优秀的摄影师作品和大家一起共享,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获得一份愉悦的心情,和摄影零距离的探讨和接触。
以下是部分作品:
第一眼见到长江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离不开她了。
南方人喜欢把心事托付在下雨天里,好像只要一下雨就能冲刷掉心里所有的苦闷。任凭雨水一直下,一直下,下到漫山遍野,流进长江,最后都汇入大海,这样说的话,长江也好,大海也好,都如母亲一般,包容了我们一切的心事。很长时间,我都游走于此,拍下了有关她们的画面......这一切都像南宋词人姜夔《暗香》里的那一句短句:“江国,正寂寂”。
邢磊,1991年出生于一个叫高淳的江南小县城。学过两年绘画,生性懒散,身无所长,偏爱照相。
Kazuhiro Yokozeki -日本的单亲父亲家庭- 日本 kazyokozeki
Kazuhiro Yokozeki -日本的单亲父亲家庭- 日本
摄影师研究的是单亲父亲家庭是如何在新的环境中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生存下去的。神奈川县的Takaki(38岁)和他的独子就是单亲父亲家庭之一。自从13年前离婚以后,他就成为了一个单亲爸爸。从一开始的手机店店员到餐馆经理,他做过很多种工作。现在,他把精力放在自己创立的单亲社区非营利组织上。
Kazuhiro Yokozeki出生于日本大阪。并在朝日新闻出版司(日本东京)担任了三年的签约摄影师。2007年,他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胡嘉兴 - 灵山 -中国
胡嘉兴 - 灵山 -中国
山水,是我看到最初的风景。我生长在徽州,家乡绩溪是墨的发源地,我的村庄就在清凉峰的山脉里,我常沿着小河溯源而上,去寻找山与地交接处隐秘的深潭。或者长时间地看石头,看水流,看叶子,看雨,看雾,看星空。走山路,是我与自然最为亲密的对话。在来到法国后,照片里的人对山与水的凝视,就成了我对故国的回望,也成了对自我灵魂的追问。
胡嘉兴,字子潜,旅法艺术家,现居巴黎,攻读现当代艺术哲学博士。从小受笔墨传统与故乡风土的熏陶,痴迷于书画篆刻,山间漫游。
Suzanne Lee - 未成年矿工 –马来西亚
这是一项关于童工的个人调查项目,研究目的是调查:何种社会经济现实迫使家庭利用孩子(有些孩子年仅五岁)来养家糊口。煤矿中有许多孩子是跨越国境被贩卖到印度的,其中一些想要通过工作来补贴家用,但是多数时候他们得不到报酬。作者探索的不仅仅是强加在印度最底层弱势群体身上的日常生活状况,还有造成这些状况的广泛社会和经济制度。
苏珊·李(Suzanne Lee)是一名在印度和马来西亚之间,乃至整个亚洲进行摄影和多媒体项目的专业纪实摄影师和摄像师。作品由伦敦的一家著名图片社PANOS图片社(PANOS Pictures)代理展出。
贾锦新 -《十方众生皆成佛》- 中国
佛,梵文佛陀简称,意译觉者,知者,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是已觉得众生,众生是未觉之佛,众观信仰,我应以平常心的感受,去观看因果轮回之相,真正照亮自己的,就是人之初的那份“善”念。
观照更深的万象万籁,把缺憾还诸天地,回到自己的心,不断感化自己能有菩提心为主,目空世无我之精神,一切尽为善念,为之众生事业,世间万物也尽为“佛”了!
贾锦新,男,浙江省永康市人,永康市青年摄影协会主席,79年10月出生,2001年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班进修。
Hemya Moran -亲密的陌生人–耶路撒冷
作品“亲密的陌生人”中,摄影师随机选择陌生人,让他们扮演与摄影师关系亲密的熟人,并且在他们的私人空间里与他们拍摄照片。这样的亲密关系是人为制造的,是摄影师在陌生拍摄环境里寻找的一种气氛,让拍摄对象卷入一种既有距离感又有投入感的关系中,体验着空虚感以及与占有欲的斗争。
Hemya Moran 1985 年出生于耶路撒冷。2010 年毕业于比撒列艺术设计学院。2014年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得摄影硕士学位。
黎晨驰 - I see what I see - 中国.jpg
《I see what I see》是一组用4x5相机拍摄,并手工放大的银盐照片。整组作品有两条线索,即在自然中直接截取的景物和经过摄影师蓄意谋划的场景。摄影师将现实中原始事物的物质性抽离,进一步表现由直观的视觉体验所释放的力量。
黎晨驰为今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生,于1991年出生于四川雅安。
Mitsu Maeda - 我的回忆 - 日本
Maeda的奶奶7年前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症的症状。他们之间变得难以交流。通过给奶奶拍照,Maeda可以铭记现在,发现奶奶更深层次的情感细节。
Maeda来自日本高知县,她的摄影主题是捕捉情感和感知遇见。最终目的是探索人性。自2011年起成为“后院项目”(Backyard Project)成员。
王自彬- 如此这般 - 中国
摄影师因工作原因,常带着相机或手机行走城市之间,进而发现了每所城市的共性,这些在专题中出现的画面,很多没有了地域性特征,并且在任意一所城市里都有可能发生。
王自彬85后,山东人工作于北京。千龙网首席摄影记者、首届中国十佳手机摄影师。擅长图片故事、纪实摄影。2014年自主出版摄影书《过》。
Sarker Protick - 当下 - 孟加拉
John和Prova是我的祖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多爱。时间流逝,我们之间的关系开始疏远。Prova去世后,我增加了看望John的次数,他会跟我讲他们相识的故事。在这里,岁月无声,生活静好,一切都在等待,等待着一个我不完全明白的世界......
Sarker出生于孟加拉国达卡。其摄影作品曾经发表在《纽约时报》、《GEO杂志》、《纽约客》等。2015年,他凭借故事《还剩下什么》赢得了世界新闻摄影奖(荷赛),并入选PDN年度30新锐。他的作品曾在Chobi Mela国际摄影节等展览。
张锦旗 - 雾色 - 中国
时下中国,政治环境无时不刻地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作为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历史上以其重要的政治地位备受重视。自2008年摄影师开始拍摄专题,极力以人们日常状态与疯狂状态的交替与波动呈现整个社会的形态。
张锦旗,1978年生于河南,现居重庆。色影无忌2012年度新锐摄影师大奖获得者。
Rony Zakaria - 人、山脉和海洋 - 印度尼西亚
Rony Zakaria - 人、山脉和海洋 - 印度尼西亚
环太平洋火山带被17,000个岛屿分隔开来,印度尼西亚拥有超过150座活火山,超过80,000公里的海岸线。该项目记录了印度尼西亚人生活中的两个主要元素:山脉和海洋。
Rony Zakaria大学主修数学和计算机科学。2009年,他作为研究员在菲律宾马尼拉亚洲新闻中心学习。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包括国家摄影记者协会的最佳新闻摄影奖等。201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遇见》。
Shahria Sharmin - 叫我Heena (何娜)- 孟加拉
Shahria Sharmin - 叫我Heena (何娜)- 孟加拉
“我感觉我像条美人鱼。我的身体告诉我,我是一个男人,可我的灵魂却告诉我,我是一个女人。” Heena. Hijra(中性人),是南亚地区常用词。中性人像是一种少数民族的社会现象,在南亚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在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它们的生活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
他们对各自的群体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些群体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家庭的庇护。在群体之外,人们对他们的歧视和蔑视几乎无处不在。他们之前的谋生方式是通过人们对于中性人可以保佑家庭繁荣和繁衍的文化信仰。时代变迁,中性人已经失去了被尊重的地位。现在他们靠乞讨或卖淫过活。然而我遇到了Heena,她证明了我是错的。她向我展示了她的生活,使我成为她世界的一部分。
Shahria Sharmin毕业于Pathshala南亚媒体学院。 她的作品反映了普遍的社会和文化问题。 她曾被授予亚历克西娅(Alexia Foundation)基金会基金,赞助她完成2014年的作品“叫我Heena”。
余姚瑤 - container -中国
作品为2012年至2014年期间拍摄身边的一些同龄人,选择其中一些命名为《container》。
余姚瑤,1994年生于广州,现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
Muhammad Fadli -被遗忘的小岛– 印度尼西亚
横跨印尼班达海(Banda Sea)中部,鲁恩岛(island of Rhun)就是与世隔绝的代名词。早在几个世纪前,鲁恩岛并没有这么萧条。肉豆蔻曾经几乎只生长在班达群岛上。鲁恩岛被认为是英国最早的海外殖民地之一。1667年布雷达条约颁布,英国人正式将它割让给荷兰。随着19世纪初肉豆蔻树的传播,荷兰也结束了对肉豆蔻的垄断。今天,鲁恩岛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过去的辉煌。当地人依然种着肉豆蔻,当把它用作货币来交换衣物和船舶发动机。随着历史的辉煌渐渐远去,鲁恩岛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被世界遗忘了的小岛。香料贸易为漂洋过海的欧洲人带来了财富,但对于小岛的原住民来说却是个诅咒。
穆罕默德•法德利(Muhammad Fadli)是一名来自印尼雅加达,苏门答腊籍摄影师。他专注于拍摄纪录片、专题摄影等。今年年初,他与两位朋友一起合伙创立了印尼独立摄影师作品集——阿尔卡(Arka)项目。
Farhad Rahman -海岸之歌- 孟加拉
海洋随着时间流逝发生着变化,土地也随着时间一起消失。一群新的居民创造着崭新的故事。时间改变了海洋,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随着风景的变化,海岸上居民的心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这个项目旨在描绘孟加拉国处于孟加拉湾580公里沿海地区的变化。
Farhad Rahman 1986年出生,在Pathshala南亚媒体学院完成学业后,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目前在孟加拉达卡工作。
Sheila Zhao - Komorebi - 亚裔
法国作家乔治·贝纳诺斯曾经写道:“这些小事情看似无足轻重,但他们能够带来平安,就像草地上的花丛一样,每朵花儿单独闻起来似乎没有气味,但聚在一起就会让空气中弥漫清香。”
Sheila Zhao目前主要在亚洲各地进行纪录片以及专题拍摄,她的作品曾在《商业周刊》、美国《环球邮报》以及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出版物上发表。
蒋磊磊 – 日常片段 - 中国
这是一份看起来零碎的在生活片段记录。这些黑白的影像记录着作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景物。手机摄影,成为了作者在路上的佐证,记录着内心的情怀。“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每次有什么隐晦的心情都通过手机拍摄的图片的方式来表达,一张没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往网上一扔,不懂我的人怎么也看不出来我拍的是什么,而懂我的人只是看一张单单的图片就能感受到我的心情。”作者在陈述中说道。
蒋磊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喜欢用手机拍照。
吴涛 -日常 - 中国
我见过西湖倒影的月亮,也见过火车上薄雾中的日出;我见过黄石轮渡上的桀骜的青年,也欣赏过青岛海边男子的纹身;这些景象是摄影师眼里的碎片,但她们也是构成摄影师生命的重要片段。电影《一代宗师》里宫宝森问到:“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走遍这个国家,东西南北并没有什么不同,一切好像存在得那么合理。碎片也好,日常也罢,都是值得被纪念的。
吴涛,生于湖北通城。201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Geric Cruz - 右边第二颗星星 – 菲律宾
“他们是兄弟,一起生活在湛蓝的天空之下,天空中的萤火虫如繁星点点。有时候他们会去打猎,会潜到海里寻找美人鱼。不论一个男孩去哪儿,另一个总是跟着。
这一切都发生在日落之前;当太阳落山后,一个男孩就离开了另一个。他们代表着每一个曾经与兄弟亲密无间的男孩,最终他们落了单,发现萤火虫都死去了,美人鱼也从来没有存在过。
这些记忆是孩子们相互间的礼物:对每个孩子来说,他们曾在这些记忆中发现开启仙境的钥匙;而对每个大人来说,他们都试着在这些记忆中找到回去的路。”
Geric Cruz(1985年生)是一位来自马尼拉的自由摄影人。2009年,Geric被选为柬埔寨吴哥摄影节摄影新人。2012年,他被选为泰国清迈Foundry摄影处学者。
最新评论(1)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