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境》:以微观与宏观夹起现实的尾巴

影像 徐彩虹原创2015-08-08

  肉眼看到的世界,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吗?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事实上,科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实肉眼的局限。如今,人们常常用相机或者拍照手机来代替肉眼观看世界,镜头里捕获的画面,是世界的真实写照吗?

  现实它就在那里,我们面对它,我们拍到它,但是我们不一定get到它。人类的常规视角和惯性思维,给了现实足够的隐匿空间。法国人Jean-François Rauzier让·弗朗索瓦·赫奇耶,就像一位天马行空的现实造梦者,他的摄影作品看起来超级逼真,却无一不是后期营造出来的幻境。他厉害之处,在于经由微观与宏观营造的幻境,带你去感受现实。

  让·弗朗索瓦·赫奇耶的照片被称作“超精细摄影作品”(Hyperphoto),超精细与超宏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摄影师用上百成千张远距镜头拍摄的照片进行拼接贴合,通过无休止地重组、拼贴、旋转、重叠,构成无比精细的超现实幻象,将幻想植入实景,将现实幻为梦境,最终形成单张上亿像素、画幅数米甚至数十米的作品。本次大理国际影会,策展人杜涓带来了让·弗朗索瓦·赫奇耶的12张“超精细摄影作品”。分为四个主题系列:魅之城市、幻之景观、根之于本、梦之苍穹,“从写实到抽象,从北京到纽约,从唯美到旷寥,涵盖Jean-François不同的创作风格。”


幻之景观——《超越凡尔赛》

  虽然深受超写实主义影响进而开创“超精细摄影作品”风格,但让·弗朗索瓦·赫奇耶并非只是一位形式的探索者,他的作品难得言之有物,充满了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在天马行空的画风之下,隐藏着摄影师厚厚的文化积淀。观看他的作品时,懂得的人们,常常会心一笑,因为,摄影师擅长以细节来呼应文学或艺术大师的作品。在《超越凡尔赛》中,戴礼帽的男子,让我们想起了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尼·马格利特的画作;《非凡之旅》的创作灵感来自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深渊》;《北京巴别塔》,套用圣经中的巴别塔寓意蜗居背后的疏离;《高迪的梦》,直接致敬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


北京巴别塔 (局部放大后每扇窗后细节清晰可见)

  多元而丰沛的知识储备为摄影师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感受着知识带来的充实与自由,摄影师创作了一组以“书”为主要元素的作品系列——《根之于本》。其中,《书·树》是浪漫的幻想之作,充满了文化的寻根仪式感,书和纸张都来源于树,树象征着生命、繁衍、守护、坚持,书之树的扎根向上,意寓着文明的诞生与生生不息;《圣日内维耶图书馆》以逼真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个金碧辉煌的书之圣殿,务必让人第一眼就折服于这份宏伟与神圣。这两张作品,差不多也代表了法国人对于“读书”这件事的态度。在这次大理国际影会期间,笔者遇到了几位法国摄影大师,他们不约而同地提醒年轻摄影师,要多看书!也许,读书才是摄影进阶之正道。


《圣日内维耶图书馆》

  《梦之苍穹》系列,集中体现了摄影师对于建筑遗产的关注与思考。在凡尔赛宫,摄影师看到无限宏伟的极致,却正是万物湮灭的开始,于是有了充满末世画面感的《超越凡尔赛》;在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设计的米拉之家,摄影师感受到巴洛克建筑的巅峰造极与灵思飞扬,他乘兴追击,续写未竟的《高迪之梦》。

《高迪之梦》

  《魅之城市》和《幻之景观》这两个系列在题材上有些近似,都源自摄影师对于城市的观察与思考,只是立意点稍有不同。《魅之城市》抓住不同城市的气质与特点,将其进行放大观看。《幻之景观》囊括每个城市无数细节,力图把一个陌生城市的点滴如实记载下来,也同时引发思考,城市发展的边界在哪里?

  拿国人熟悉的北京这座城市为例,在《魅之城市》中,摄影师敏感地以《北京巴别塔》,捕捉到这个城市对于包豪斯式蜗居的狂热追求,高耸入云的楼房中挤挤挨挨的房间,小门小户的悲欢离合,被密闭的窗户关得严严实实。上帝无需错乱人的语言,高楼让人们彼此疏离,不通往来。《幻之景观》系列中的北京,却充满了丝丝温情。摄影师中意于老北京被平房环绕的街道与胡同,这些怀旧的老街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和浓浓的人情味。这两张作品,用细微与宏大,一击而中,刻画出我们爱并恨着的北京城。


《景观北京》及局部细节放大 图片来自大理国际影会官网

  能够开创属于一己的风格,却又并不被形式所限制,任由思辨与想像的光辉在画面中流淌。让·弗朗索瓦·赫奇耶与世界的对话不走寻常路。上帝局限了人类的视角,赫奇耶却借助知识与技术来开拓思维,打开视野与局面,实现了另类角度的观看。他以微观与宏观的双面夹击,为我们拎起现实藏匿着的小尾巴。

最新评论(0)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