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里如果能有一台胶片相机可以说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时候照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基本上只有逢年过节时全家才会去照相馆拍上一张全家福。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傻瓜式胶片相机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由于胶卷和冲洗的成本比较高,因此那时候基本上只有和家人外出游玩时才会用相机来拍上几张合影。
其实在父辈所成长的那个年代,物质水平还没有像现在这么高,思想也没有那么开放,对于摄影大多只局限于家庭合影和旅游纪念照,那时候他们把胶卷送到照相馆里,惴惴不安地等一个星期再去把洗出的照片取回来,每一个特意挑选的拍摄场景都值得久久品味,在日后翻起相册看到照片时也会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而对于我们现在正经历的数码时代来说,购买一台相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相对于胶片相机来说,数码相机的拍摄成本几乎为零,有别于使用胶片相机谨慎的估算曝光和仔细的构图,数码相机“即拍即见”的特性使不少人渐渐地忽略了思考的过程。正处于数码时代巅峰时期的我们,确实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摄影与“按快门”之间的区别。
父辈那时候对于拍照技法的研究会比较透彻,他们会“吃透”手里的胶片相机,像估算曝光、构图技巧等方面都会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并且在拍摄过程中经验也会慢慢积累起来;而身处数码时代的我们,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相机的配置也越来越高,在经济条件还算富裕的情况下,也许我们会对器材方面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也会有一部分人注重器材而超过拍照本身。
与父辈那时候单一的合照题材相比,我们这个时代可拍的东西就太多了,旅游、风光、纪实、建筑、商业、人像、体育、生态等,甚至天文、水下、概念、创意、人体等更具专业与艺术的题材也渐渐的火热起来,我们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作出更多形式、更丰富内涵的摄影作品。
同样是拍摄合影,父辈那时候可选择的形式比较单一,那就是去照相馆拍照,搬几个板凳一家人坐在一起,衬着后面的背景墙拍下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合照,这基本就是那时候的拍摄方式了。但现在我们拍照的形式便更加多元化了,我们可以去影楼拍写真,服饰、化妆一条龙,并且可以选择外景拍摄;我们还可以找私人摄影师为我们量身定制拍摄计划。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观念转变是,父辈时候拍的照片大多是用来放在相册里收藏用,对于家庭来说日后翻看一些很温暖的记忆;像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无论是用相机拍还是用手机拍,我们更注重于分享,像各大摄影网站的论坛便成为了我们相互切磋交流、和宣传自己摄影作品最好的平台。
蜂鸟网论坛成为我们相互切磋交流、和宣传自己摄影作品最好的平台
由胶片时代发展到现在的数码时代,父辈与我们的摄影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胶片摄影已然变成了一种情怀,购买渠道减少,胶卷费用的提高,以及后续冲洗、扫描、输出工艺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些都是一些成本不小的投资。
其实现在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一些年轻人开始接触胶片摄影,他们大多是打着复古情怀旗号的文艺青年,而很多父辈则开始玩儿数码单反相机,我们在公园里可以看到很多“金圈大爷”在拍花、拍鸟、拍风景。我认为,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无论手中的器材怎样变化,我们对于摄影的态度是不应该改变的,面对目前电子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摄影本身,而不应错误地认为“只要有好器材就能拍出好照片”。毕竟,摄影是一件很纯粹的事,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