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贤认为:“因材施教”的人才能被称为老师,而不是一味灌输填鸭;“因地制宜”的人才能事倍功半,而不是教条主义的刻舟求剑。今天我们邀请了知名摄影师细草与我们谈谈好的摄影学习之路。
我自知天资愚钝,两者都不够资格,只是一直很欣赏古人这样的观点,经常分享一些东西也希望自己能根据情况不同的人去谈点不同的观点,让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模式的人都可以受益,那才是我之愿。
所以我大部分分享的是思想与方法,至于一张照片加多少红,减多少蓝,我倒是鼓励朋友们能根据自己的审美去自己判断,不需要复制别人的审美。学会做自己,才是真正的修行。我爱摄影,不是因为可以拍出多少惊艳的照片,而是总可以从平凡之处窥见博大;我喜欢分享,并不是为了点赞喝彩,而是借此对自己思路的重新有序整理。
人的性格不同,摄影学习方法自然不同
我们从小就学过一个相对论的观点:鸡蛋在合适的温度下可以变成鸡子;而石头在任何温度都不可能变成鸡子。可见内因才是决定作用。不同的人,摄影的学习方法肯定是不同的。 我之前告诉一些朋友:参数不重要。 但还是不断有朋友问我参数多少的问题。 我为此还专门拜访了一个心理学老师探讨这个问题。后来证明我错了,参数可能对一些善于思辨思维的人还是很重要的。人类的大脑可能由于从小接受教育训练的原因大概分成两类: 一类人善于思辨,研究,分析,我把他称之为理性思维;一类人善于体验,感受,沉浸,我把他称之为感性思维。当然我这样分可能比较笼统,只是暂且这样命名和分类,便于后面的说明。
让我思考这个问题是源于一个影友问我:你觉得参数不重要,难道你学摄影不是从学别人构图,问别人参数开始的吗? 这个问题很容易说明他的思维模式是:学摄影就是应该如此如此一套法则,大家都一样如此这般学习。 其实我从大学学摄影的时候还真的不是如此,我大部分注意力都在研究拍什么问题之上,构图是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学了好多年,才知道照片是可以看参数的,但却一直不太在意参数。更多的觉得构图最能表达摄影之美,至于别人怎么拍,大概是性格有点叛逆的缘故,总希望拍点不同的出来,而不希望自己看到一张好片,就去模仿一下。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我多么特别,只是表达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人的性格不同,思维模式不同,其实走的路子也是不同的。人是多元素的,世界是多元素的,这个问题首先要认知到,才能有平和的学习交流的心态。
最新评论(30)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