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EF镜头附件玩转博物学摄影

资讯 厂商稿2015-03-09

  博物学摄影的范畴十分宽广,既有我们熟知的动物摄影、植物摄影,也有相对陌生的地质摄影、环境摄影、矿物摄影、岩石摄影、化石摄影等。 博物学摄影需要用到的设备纷繁复杂, 除了常规的镜头与机身,还有功能各异的众多附加设备。在本篇文章中,我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类博物学摄影作品来进行展示,这些照片都是利用各种镜头附件来实现的。


  天鹅是一种美丽的大型鸟类,它们体态优雅。天鹅保持着一种动物界中罕有的“终身伴侣制”,在越冬时,不论取食还是休息,都是成双成 对 的 ,因 此古往今来天鹅都是纯真与善良的化身生态摄 影师们自然也对天鹅青睐有加,如何运用器材以 及如何巧妙构思是决定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这种远距离生态摄影中,如果拍摄到关键部位的特写照片会令人欣喜有加。如果曝光构图和动物的神态都处于最理想的状态,一张生态大片就有可能诞生。

  在苦寒之地利用长焦镜头加增倍镜 远距离拍摄各种野生动物。

  天鹅属于大型鸟类,但是在野外拍摄中依然难度较高,尤其是局部特写的拍摄比 较困难 ,需要镜头的焦距越长越好,此时大光圈长焦镜头+增倍镜就成了最为实用的解决方案。在EF 400mm f/2.8L IS II US镜头上加装Extender EF 1.4X III增倍镜后,刚好可以在天鹅的警戒范围以外实现特写拍摄。这对大天鹅在距离较近 的水面上觅食,其中一只正对镜头,另一只侧着身缓慢游动,二者间形成了颇具意境的姿态。此时我迅速将曝光补偿调高2/3挡(由于白 色部分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因此需要提高曝光补偿以确保对白色对象的正确曝光),按下快门,便得到了这张体现恩爱之情的生态摄影作品。


  火狐是体型最大的一种狐狸,鲜红的毛色让人感 到惊艳异常。在风雪交加的苦寒之地,一只火狐在 暴风雪的间隙中出来觅食,即便它发现了摄影师的 存在,也没有要立刻逃跑的意思,而是转过头打量 着我们。白色的雪原与火狐的体色形成强烈的反差,仿佛在上演一出“冰与火之歌”,使画面产生一种异样的美感,这种场景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能在大兴安岭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发现猛鸮,真是意外之喜,因为这种猛禽一般只 生活在极北之地,在这种纬度遇到它的概率极低,和中彩票差不多。风雪交加中,猛鸮矗立在枝头,侧着头注视着我。我动作轻缓地举起相机,快速连拍了几张,旋即,猛鸮扇动翅膀,毫无眷恋地迅 速消失在远处的风雪之中。


  在野外,尤其是南方的亚热带、热带森林中,博物学题材的拍摄对象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不仅有诸多植物、菌类、昆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甚至连鸟类也非常丰富。因此,职业生态摄影师经常背负着两台单反相机进行野外作业,一台装着长焦镜头,另一台则装着广角镜头。在很多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拍摄机会,我们根本来不及更换镜头,这时候像近摄镜这种即装即用的附件就成了救命稻草。

  一只日本姬螳在花朵上找寻猎物,与众不同的体色暴露了它。拍摄它绝非易事,因为它可并不比蚂蚁大多少。螳螂的视力通常都很出色,如果镜头靠得过近,姬螳一旦感受到威胁就会使出它的拿手绝活—装死,向花下一滚,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达到安全的拍摄距离,我在自己的EF 70-300mm f/4-5.6L IS USM上加装了一片500D近摄镜(采用72mm直径的近摄镜,通过转接环接驳),这时在300mm端,放大倍率和微距镜头区别不大,但是却大幅平衡了对焦距离,不必惊扰 到敏感的小昆虫。正是这种看似另类的搭配使我更好地完成了拍摄。


  很多昆虫的体型很小,即使以等倍率拍摄,也很难将细节完全体现出来。正如这只瘤虫脩 ,就算是微距镜头,拍摄的放大效果仍然不够。如果放大倍率不够,那么它那外星生物般的模样就不够震撼,于是我在微距镜头前装上了近摄镜,将放大倍率又提高了一大截。同时,使用MR- 14EX II环形微距闪光灯对主体进行精确曝光。这时,瘤虫脩的复眼结构和触角的细节才完美地被展现了出来。


  黄金巨蟹蛛,拥有蜘蛛中数一数二的鲜亮颜色,但这美艳的金黄色实际上也发出了“危险,勿近”的警告。这类蜘蛛的毒性比较高,而且移动速度极度夸张,只一眨眼的工夫便可消失得无影无踪。


  毛毡苔是一种小型食虫植物,多生长在低温高湿的阴暗区域,要表现它们的美丽就要采用非常规办法。想要让整体宽度不足2cm的植物充满画面,微距镜头配合增距延长管是野外超微距摄影的最便捷组合。使用双头闪光灯从两个侧面进行补光,将左侧的闪光输出略微调高一点,以渲染画面中的明暗关系。如此一来,平时肉眼无法见到的美丽便近在眼前了。


  谁把QQ软糖粘在了植物上?NO!这是灰蝶的幼虫! 第一次见到它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 睛,这个不足指甲盖一半大小的椭圆形嫩绿色物体竟然是活生生的昆虫。我迫不及待地拿出Extension Tube EF 25 II增距延长管,安装在微距镜头的后面,配合环形微距闪光灯,将光圈缩小到F16以确保足够的景深。微调了几次曝光后,终于将这个小家伙的样子捕捉下来。它静静地一动不动趴在叶子上,好像生怕被发现自己昆虫的身份。

  血红色的甲虫 ,是昆虫中的“神物”。10年前 ,曾有一位资深昆虫爱好者偶然在朽木的树皮中发 现过,正当他兴奋之时,此虫自由落体至地面并 就此消失。但就是这来不及进行影像记录的偶然一见,便在“昆虫江湖”上留下了血色扁甲的传说。一晃10年过去了,在行将入冬之时,博物旅行的团队突发奇想,又来到了当年传说诞生的地方,经过一番探索,终于有所发现。这只奇虫静静地趴在树皮下准备越冬,我们小心翼翼地托着树皮,生怕它再次滚落而消失不见。微距镜头配合增距延长管,辅以双头微距闪光灯的补光,终于将这神奇的物种记录下来。

最新评论(0)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