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士人魏壁与农耕文明的拓片

影像 徐彩虹原创2015-01-19

9月的一个下午,魏壁在SEE+画廊的影展现场签名售书,白墙将日影散的均匀,数茎荷花映着伏案挥毫的布衣男子,在他身后悬着一幅《梦溪》。镜头分割出的这方时空,应了一句古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连拍照的我亦觉浑身松泰。


写字的魏壁 拍摄:徐彩虹

科技主导一切的时代,躬耕南亩下,游弋于琴棋书画中的理想士人生活,渐渐显得迂阔无当。曾经在世界的遥远东方自成一统,建立在儒释道基础上的古老价值观随着生活方式的剧变,不停地被解构,而重构的步伐明显滞后。中国人与自己的文明传统,眼见得生疏了。士人魏壁以“一次先锋的后退”姿态(颜长江语),拥抱传统,回归乡村,为速朽中的农耕时代摹下了一组兼具史料和艺术价值的“拓片”。“拓片”一词,固然是作品中的书法元素带给我的联想,但我选取它的理由,是因为作者一心想要描画的那个时代,岂非只余断碑残简的碎片。朴拙静美的《梦溪》,如一组注定带着残缺美的废墟拓片,大有真意,又言之未足,给人以深情绵邈的追想空间。


荒芜,来自魏壁《梦溪》

坊间有一种疑问,以摄影搭配书法,是形式的取巧吗?拿掉书法,这组照片价值几何? 写作前,我认真拜读了魏壁写在《梦溪》上的文字。即便是原作,这些密集的文字辨识起来也颇费眼力,更别说网络观看。我怀疑半数的观者只是享受竖排毛笔字带来的古意,并没有好好读过它们。我曾见过一些壮丽的风景照配以龙飞凤舞的题字,美则美矣,但因为形式上过于接近传统水墨长卷,珠玉在前,反显不出自己的精神。魏壁的照片,带些古拙气息,题材却有别于传统绘画——粗笨什物,平头百姓,寻常小景皆入得画;他的字又随意,矮纸斜行漫话家常,圈点痕迹亦不避讳,这就透出些亲切意思,让人觉得,真个是他魏壁自己的东西了。


《梦溪》影展现场 拍摄:徐彩虹

一定要拿掉文字,也无损于对照片的阅读。这些画面往往令我想起沈从文、汪曾祺一脉的诗化乡土文学。镜头里的这些乡村人、事、物,透着一股子雍容平和,在略显阴翳的灰色调中,人性与物灵的一丝微光浮动,让人可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添上那几行毛笔字的效果,又让我联想起丰子恺笔下的乡村漫画,挑着担的垄头村妇,亦可以无宠不惊过一生。“无宠不惊”,正是中国士人们所推崇的一种人格操守。从古之陶潜、苏轼到近代之沈从文、丰子恺,到今日之吾侪魏壁,虽然文化多次断层,但总有些人在接续“士”的精神,小心呵护着灵魂的自由度。在这个大时代里,无力兼济天下的魏壁,退而求其次,在他的乡村暗房里,实践着独善其身的生活。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评论(5)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5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