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在这个数字的时代,一台相机+一台电脑,甚至只需要一台智能手机,便可以创造无数的“神迹”,而图像泛滥的结果必然是我们不再信任影像自身,以一种廉价的快感来取代我们对于摄影本身的敬畏。
摄影由半科学与半艺术结合而成,神秘感本不应是摄影的应有之意,但在剥离神秘感的同时,将我们对于摄影本身的敬畏一同剥离,则是过犹不及的愚蠢。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器材的普及,摄影的人群越来越多,作品也越加的丰富,每年的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间,都会有各种形式与风格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从数码摄影诞生至今,摄影这一行为正逐渐变成“行为”本身,而不再具备其他的意义。被赋予在“摄影”之上的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功能正逐渐被普通民众手中的手机、卡片机、单反所拍摄的各色照片所取代,“摄影”变成某种用以自娱自乐的玩意,一门产业链完整的生意。从器材装备到与“行画”一般的各种“装饰品”,集合了摄影这一行业的大部分资源与眼光,并以此影响着普通民众对于“摄影”的认知。
摄影正变成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所有民众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走向生活的影像就将具备多方面的含义:
摄影如何进入并改变着我们观察和表现世界的方式;
生活如何进入摄影并改变摄影的内涵与外延;
摄影与商业消费结合后如何影响我们。
任何一种文化或者说艺术形式,都是在保留原有的内核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大量的吸取社会的需求,并与之共同前进,以此来拓展自我。
走向生活的影像,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摄影神秘性的一次剥离,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展览追求大画幅的视觉冲击力,却忘却摄影本应具有的心灵冲击力,将影像本身变成某种奇观,以此来掩饰作者面对生活时所应该具有的敏感与新鲜。
“走向生活的影像”,在某种程度是2012大展主题“回归·超越”的回响,乃至于——答案。
有什么想法跟大家交流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