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胡同范 2013南锣鼓巷深度自助游攻略

行摄 远方网转载2013-01-12

漫步南锣鼓巷,你不仅会惊讶于在京城中心还有这样的“桃源”,更会惊艳于它的时尚,它的旧貌与新颜完美结合,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回来。

所属地区: 北京 周边 适合人群: 所有人 出游难度: 轻松

适合天数: 1天 花费预算: 200元 适合时间: 全年


南锣鼓巷纵横之间传统与时尚交汇 作者:李双喜

  一年前的十月的晚上八点,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匆匆地穿梭在南锣,如同顺流的孤舟,翻滚在人海中,从北到南,不曾靠岸。偶尔的左顾右盼,也不敢踏入“蜈蚣街”十六支足的一脚。

  一年后的十二月的早上七点,我在奥体东门换乘758,在北兵马司站下车,我和空游会在雨儿胡同口汇合,来一段之字形的“鱼骨穿”。晚上九点,在东棉花胡同的江湖酒吧,会有一场乐队表演,名字叫“末日狂欢的前一夜”。

  南锣寻故

  和很多人一样,来到北京,让我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古雅温馨的四合院。而对我而言这才是北京传统住宅建筑的名片,也是最具民俗风情的文化符号。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空游,每年却都会走走北京的胡同,最常来的就是南锣,而必到之处,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站——凤山将军府雕花门楼。


路过凤山将军府雕花门楼 作者:李双喜

空游说,这个门楼,绝对会让你出乎意料。只是,这出乎意料的有些突然,印象中威严雄壮的将军府全无踪迹,我们从一个不起眼的大门,斜刺穿入,一座雕工有致、凸凹精细的拱门就深深的立在两侧的近代风格的砖房之间。上下五层的砖雕层次分明,每层分别刻有春夏秋冬四时花卉、动物图案和戏剧人物故事图案,其动物、人物图案栩栩如生,堪称完美。花墙中间的大理石门额上刻着的四字祖训,全部剥离,模糊难辨。空游说:“你的相机镜头是鱼眼,应该可以把这门楼拍的全。”于是,我赶紧找好角度,连按下三次快门。


象征门阀地位的清代门礅南锣鼓巷还能找到几百个 作者:空游无依


现代与古朴 作者:xihong

  不过,我知道相机的鱼眼可以机械的装下这门楼。可我的肉眼,却容纳不了这藏在这藏在“深闺”里的“绝世美人”万分之一,只想多看一眼,再看一眼。空游打断了我的“花痴”,赶紧走吧,南锣鼓巷还有很多藏龙卧虎的地方。

  出行之前,我简单的查阅了资料,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对空游而言,这样的资料他早就烂熟于心。“看,这就是中戏。”我们走到了东棉花胡同口,空游指着中戏的大门告诉我。门口正好走出来几个中戏的美女。我一边拍一边说:“我当然知道这是中戏了,门上不是写着嘛。”——原来空游还有下一句:“这原来是段祺瑞政府陆的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宅子。”说完招呼我赶紧进去。可惜,不知道是我们没有艺术生的文艺气质,还是挂在脖子上的单反太招摇,门卫很快就把我们视为“狗仔”拦了出去。看来当年的“总理宅子”依旧戒备森严。


青春是呼啸而过的绿皮车 作者:绿地图


生意超好的山东馒头店 作者:空游无依

  “其实,我上次混进去看过,靳宅早已无迹可觅了。”空游招呼我,走进连着的雨儿胡同。我还在回味空游的话,他是向我炫耀他进去过,还是安慰我里面什么都没有呢?里面怎么会什么没有呢?中戏的帅哥美女不是很多吗?

  空游的目的和我不一样,这次他计划把南锣鼓巷有特点的门墩都拍下来。在他看来,元代的胡同四合院大多变成了大杂院。可是石头做的门墩,却是稳稳当当的伫立了几百年。细细研究起来,果然大有门道,这门墩有方、有圆、门墩上的图案也以人物、花草、鸟兽居多,都是有着各自美好的寓意。“我们刚刚看到的是三羊开泰、这个雕了九个狮子,因为狮和世同意,所以是九世同居的寓意。”空游显然有备而来,一个个门墩,被他把玩的头头是道,小小的门墩,就被他道出了一个大宅院的悲欢离合。


再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作者:空游无依


古老格局与文艺时尚 作者:小林

  我在想,一定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户人家。看这突出在门外侧的门枕石,大宝天天见似的。那就装饰一下吧,于是他在门枕石上刻了一个通报来客的鼓,过几天又在鼓面上雕出莲花。寓意美好,样式漂亮,大家自然相继模仿。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想,但不可否置,这石头上的中国功夫,在这不起眼的一角,表现着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而且,一蹲,就是几个世纪。

 不知不觉,我和空游便横穿了好几条巷子,我们路过齐白石旧居,在门外观望了进不去的可园和同样进不去的婉容后邸,在免费参观的人民作家茅盾旧居的院子前,茅老特地为外孙女修建的秋千,让我可以想象老人晚年的天伦之乐。我们继续往东穿过蒋介石行辕,走到在东北端的菊儿胡同,小小的院落,黑瓦白墙,树荫婆娑,让我分不清是江南还是北京。建筑大师吴良镛教授“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进行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一如元朝的那些年,建筑师门将一块京城的豆腐,切的四方四正,每个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从此造就了方位感极强的北京人。正如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写道: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永不散场的1969 作者:风如水

  行走在今日的南锣鼓巷,京城几百年的往昔敦厚都在此流动得错落曲折,这些人物,或是煊赫一时,或是慷慨一世,或是成为历史硝烟里悲凉的挽歌。唯有几百年的青瓦灰墙,依然风雨不改,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静观时代匆匆。

热门文章推荐

罕见景象全遇到 张家界冬季8个绝美之景

横穿13州 牛人独自骑行穿越美国行纪(上)

横穿13州 牛人独自骑行穿越美国行纪(中)

横穿13州 牛人独自骑行穿越美国行纪(完)

你能全走遍吗 BBC评出人生50个必去圣地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评论(4)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评论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

4

分享至

取消